陶益
【注释】 朝从岁事卜春华:早晨从占卜的事宜中,预卜春天的花。 逗岭垂檐尽玉花:登上山岭,屋檐垂下的雪像白玉一样晶莹。 沟浍(kuài)未知盈尺否:田间的水流,不知道是否已经涨满一尺。 背驴试问旧田家:骑着驴子,向旧时的田庄走去,去询问那里的农民,今年的收成如何。 【赏析】 《早出对雪三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共三首。此组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正月
注释: 色界:佛教语,指色界天。色界天分为四层,每一层有八方天、三十三天、十八天等,共有三十六天。 静室:佛教语,指佛所居住的寂静无杂念之处。 鹫岭:即鹫峰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相传是佛祖释迦牟尼讲经的地方。 烛龙:古代神话中的火神,这里代指佛教中的灯烛。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灵隐寺雪岩静室景象的诗。诗中通过描绘色界的虚悬、万木封、暮寒谁动佛前钟等景象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双头红蕖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并蒂芙蓉出水中”,以芙蓉为喻,形容双头红蕖犹如出水的芙蓉,两瓣相连,形如并蒂莲。芙蓉又称荷花,古人常以之比喻人品高洁,寓意美好。这里用“出水中”来形容双头红蕖的娇嫩与美丽,同时也暗示了它们的生命力旺盛。 次句“丹霞翠雾拥帘栊”,描绘的是双头红蕖所处的环境。丹霞是指红色的云霞,翠雾则指绿色的烟雾
注释:登上山路,何必匆匆忙忙,任凭自然,留有那旧草堂。 分叶煮泉,阳光正午,白云悠悠,幽深的山涧里,松树散发着香气。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山林景色和田园生活的诗。首句“登登山路何须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不必过分追求名利地位,可以悠然自得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次句“任率相留旧草堂”,展现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即使离开了故园,也愿意留下那份宁静和美好。第三句“分叶煮泉日卓午”
诗句解读 1 “书签药裹久忘怀”:这句诗表达了作者长时间忘记服药和整理书籍的情景。书签和药裹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物件,通常用来提醒自己保持整洁和规律。这里可能暗示了作者在忙碌中忽视了这些小事,或者在某种心境下忘记了这些日常的琐事。 2. “惟爱闲云秋气佳”:这句诗表达了对秋天闲适生活的向往。闲云是秋天常见的景象,象征着宁静和自由。秋气则是指秋天特有的气息或氛围。作者喜爱这种悠闲而宁静的生活状态
送文惟高归郁林之四 萍踪宦海各茫然,忠节人家见汝贤。 在宦海中漂泊,各自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而在这片广阔的天地中,有一群忠诚的人家,他们以你的贤能为荣。 葵藿绿阴留万里,更宜向日上凌烟。 像葵藿一样,即使生长在万里之外的地方,也能沐浴着阳光,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努力生长,不屈不挠。 注释: 1. 萍踪宦海:指在官场中四处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2. 忠节人家:指那些坚守忠贞与节操的家庭。
【注释】 少年行二首:指《少年行》二首。 仰天遥指挽丝鞭,索饮粗豪不计钱:抬头仰望天空,遥指天上的北斗七星,想用它来引导我前进。我索要的是粗茶淡饭,不计较钱多少。 立马树阴邻市散,据床犹咏叔于田:马上马旁树荫之下,邻居散去后独自坐着,仍然在诵读《叔于田》。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长安应试不第,回乡途中所作。 诗的前半是写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态度。首句“仰天”点明题旨,“遥指”二字表现诗人志向远大
解析: 1. 诗句逐句释义及关键词注释: - “凿凿粼粼翠缕多,蒹葭遥隔枕江沱。” - “凿凿”形容水波清晰,如石凿开。 - “粼粼”形容水波闪照的样子。 - “翠缕”可能暗指水中植物,翠色的细长枝条或叶片。 - “蒹葭”是一种水生植物,常见于河流边。 - “遥隔”表明与主体(可能是诗人自己)的距离很远。 - “枕江沱”可能指的是江边的位置,沱指小河。 2. 译文: 清澈的水波中
【放浙鱼】 浙鱼随意放江干,东望扶桑到不难。 莫弄凤池蘋藻月,恐教长听玉声寒。 注释: 1、放浙鱼:即浙江渔夫在江面上随意地放养鱼苗。 2、扶桑:古代神话中的树名,传说日出之地。 3、凤池:指皇宫中禁苑的池塘,泛指朝廷。 4、蘋藻月:浮萍和藻类植物。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生动的描绘,写出了浙江一带渔民在长江放养鱼苗的情景。前两句写渔民把鱼卵撒进江里,任其自由生长
注释:钟繇(Yao Zhong)是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和政治家,孟頫是他的字。他们在一起讨论书法艺术,谈论到深夜。 译文:钟繇和孟頫在书房里一起谈论书法艺术,一直谈论到深夜。 赏析:诗中描绘了两位书法家夜深犹谈的场面,表达了他们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的友谊深厚,愿意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