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履
诗句与译文对照 二十七日登长干塔 龙盘虎踞争岧峣,长干窣堵当中标。 几年遐想入清梦,秋杪登攀英气飘。 因思此塔屡成坏,相传起自阿育朝。 宿缘土面获今报,八万四千成一朝。 列在中华十有九,惟兹末后名方昭。 自从五凤例遭毁,下逮咸和才可条。 牛停金像既希有,水泛铜趺如默要。 太元末年刘慧达,四顾异气山之椒。 三函中出三舍利,圆正光洁如琼瑶。 数层宝势仅增立,梁诏方且铺根苗。 陈亡火烈复堙坠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技巧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诗歌的意象、意境、手法等来鉴赏。首先理解诗意,然后分析表达技巧和效果。“南国星桥铁锁开”,“星桥”,即银河。银河横亘在夜空中,犹如一条巨大的铁链,将天上的星星连接在一起;“铁锁”指星桥的两端。此句意为:南方的银河,宛如一座座铁桥,横跨在夜空中。“朋簪聊醉凤凰台”,凤凰台是传说中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四川宜宾市境内
诗句如下: 一寸逍遥气自春,等闲语默见天真。 艰难世事尝来遍,平淡交情久更亲。 会面只惊蓬鬓改,离亭还折柳条新。 世间冷暖随通塞,三纪如常有几人。 1. 释义: - 一寸逍遥气自春:“一寸”表示微小或极少的程度,“逍遥”意为自由自在,“气自春”可能指的是内心的悠闲自得或春天的生机盎然。整个句子可能在描述一种轻松自在、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状态。 - 等闲语默见天真:“等闲”通常意味着轻易或不经心
次韵全玉游永庆寺观陈井 西北有招提,洒然尘垢外。 兹游久未遑,欣与高轩会。 邃室俨图画,危亭隐松桧。 逍遥步荒径,蓊密拂轻盖。 开冬含馀清,幽律惊爽籁。 行行转城隅,亭午云容晦。 六朝三百秋,览迹增悲慨。 金舆成寒灰,簪笏散烟霭。 龙沈景阳井,栏刻惟存戒。 更馀三品石,默默冷相对。 我视此邦倾,如鱼自中溃。 民财尽锱铢,民命轻草芥。 三阁与十宾,积累成大憝。 昔人赋黍离,摇摇发行迈。 已涉南荣诫
霜晨饮保宁,亭午游崇胜。 两寺连一岗,相远亦相映。 登临目所击,今古坐可证。 重轻叹吴鼎,白黑昭晋乘。 山空霸气灭,花草埋幽径。 松孤不易立,修竹无衰盛。 徘徊凤凰台,默默揆所称。 虞恩动植被,周道乾坤正。 仪韶与鸣岐,如影随形凭。 宋文三十年,陈迹俯仰竟。 因公肆笔题,发我悲秋兴。 鄙哉草间活,起自青衣侦。 弱嗣弛严训,元嘉仅澄静。 凤兮何德衰,来贻后人订。 微干生巨枝,虽有理亦横。
【注释】 1. 山北迢迢十里馀:山在北方,相距很远。迢迢:遥远的样子。 2. 使华联辔谒神居:出使的人和随从骑着马,带着车,来拜见神灵的住所。 3. 吴朝崇构飞虫后:吴朝的崇高建筑位于飞虫之后。 4. 梁帝停焚骤雨初:梁武帝停止烧香祈祷,暴雨刚开始。 5. 松盖交阴垂道路,棠枝孤秀耸庭除:松树的枝叶互相掩映,覆盖着道路,像给道路披上了一层绿衣;海棠树枝干挺拔,高高耸立在庭院之中。 6.
诗句解读: 1. 十里龙盘走势来,此轩清对此山开。 - 诗意解释: “十里龙盘”描绘了蜿蜒曲折的山路,如同一条巨龙盘旋在群山之间;“此轩清对此山开”中的“轩”指的是建筑的窗户或门廊,暗示着这个建筑与周围的山峦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对比。整体而言,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独特感受和欣赏之情。 2. 日华先觌东方出,春令长瞻北斗回。 - 诗意解释: “日华先觌东方出”描述了朝阳初升的景象
诗句解读: 1. 礼攽三事宴,史发两朝馀。 - “礼攽”:意为开筵设席,庆祝或举行某种仪式。 - “三事”与“两朝”:可能指的是宴会的具体内容或时间长度。 - 注释: 描述了宴会的盛大和历史感,可能是对某次重要事件的庆祝。 2. 偶缀金闺彦,来紬石室书。 - “金闺彦”:指宫廷中的才子,也常用于形容才华横溢的年轻学者。 - “石室书”:可能指的是古籍或珍贵图书。 - 注释: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次韵和若愚登宝公塔》。下面是逐句解释: 宝塔登题称逸材 宝塔:指的是位于杭州西湖边的保俶塔,又名保叔塔。它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古建筑之一,始建于南宋,历经多次重建。 登题:指的是登上宝塔,进行题诗的活动。 称逸材:指的是赞美宝塔的优美设计和独特风格,认为它像一位超然出世的英才。 云关岫幌半天开 云关:指的是云雾缭绕的景象,如同一座天然的门关。 岫幌:指的是山峰的轮廓
注释: 行尽高山到紫溪,昔日曾在此侍奉双亲归来。 而今只见经游之地,不见慈祥的面容泪湿衣襟。 赏析: 这是一首怀乡诗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之情。 首句“行尽高山到紫溪”,描述了诗人走过了千山万水,来到了紫溪这个地方。这里的“紫溪”可能指的是一个美丽的地名或者一个特定的地点,但具体是指哪个地方则不得而知。 次句“昔年曾此侍亲归”,诗人回忆起了过去的事情,曾经在某个地方陪伴双亲返回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