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
秋江曲 妾家住银塘,石楠秋叶香。忆君荡桨去,江水与愁长。 西风夜泣荭花露,鸭觜岸低人不度。冷莎如针刺烟素,鸳鸯飞来畐去。 注释译文赏析: 这是一首写女子怀念丈夫的诗。首二句写景,渲染了一种清幽恬静的气氛。“石楠”两句写女子思念丈夫,想起他荡着小船远去时的情形,而江水之长,又增添了几分离愁别绪。“西风夜泣”两句写景,以拟人手法描写西风在夜晚呜咽地哭泣,而岸边的芦苇低垂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共四句,每句五字。 第一句:紫凤檀槽绿发娼,玉堂见惯可寻常。 - 紫凤檀槽:指的是乐器中的一种,通常用于弹奏古典音乐。紫凤檀是一种珍贵的木材,因此这种乐器也显得非常珍贵和高雅。 - 绿发娼:这里可能是指一位年轻、美丽的妓女。"绿发"可能是她的某种特征或装束,而"娼"则直接指代妓女。这里的"娼"并不是贬义词,而是用来形容这位妓女的外貌或气质。 - 玉堂见惯
注释: 1. 有酒浇赵州,无酒酹鹦鹉:有酒杯可以浇灌赵州的泉水,但没有酒杯可以祭祀鹦鹉。 2. 杀姬谢躄士,兹事付尘土:为了救出被杀害的姬妾,我感激地感谢那些瘸腿的士人。 3. 谁能爱文章,甘受嫚骂侮:谁愿意珍视自己的文字,甘愿忍受他人的辱骂和侮辱。 4. 丈夫气盖世,身为知己许:男子气概盖世无双,因此成为朋友的知心人。 5. 苍茫风尘际,因子慨今古:在苍茫的风尘世界中,我感慨古今之事。 6.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宫人绣花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宫中女子绣制春罗的场景。 洗花:清洗鲜花,使其更加鲜艳。 染线:用染料染色。 刺春罗:在春日里织造春罗,这是一种轻薄而透明的丝织品。 凤翼双飞:形容凤凰展翅双飞的壮观景象。 锦作窠:用锦绣装饰鸟巢。 暂起非关针力倦,海棠时节困偏多:虽然暂时起身并不完全是由于刺绣针线的疲劳,而是受到季节和天气的影响(海棠时节),导致绣工难以集中注意力。 译文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落日古城阴” —— 描述夕阳下的古城,给人一种幽深、静寂的感觉。 2. “萧萧竹树深” —— 形容竹林和树木在夕阳下显得更加幽深,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3. “雨花知佛境” —— 暗示寺庙中的僧人用雨水浇花,象征着佛法无边,也反映出一种禅意的清净。 4. “流水识禅心” —— 水声潺潺,如同内心的禅意,表达了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5. “月到翻经榻” ——
诗句如下: 鬼马萧萧踏暮云,花奴啼杀故将军。 译文: 如同一匹不受拘束的马儿,在暮色中踏着云端奔跑,它的主人——花奴,却因无法驾驭而哀伤地啼叫,直至死去。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将一个悲剧的场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中“鬼马萧萧踏暮云”一句,用“鬼马”形容马儿的狂野不驯,而“踏”则描绘了它的行动,暮云则暗示了时间的背景,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孤独的感觉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技巧以及思想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题要求考生分析诗中景物特点,理解诗人的写作手法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中秋和龙子高”是全诗的第一句,“中秋”点明时令,“和”字表明与友人共度良宵之意;“龙子高”指作者的朋友龙辅,龙辅在元朝为官,被谪到淮城,故称“淮城坐谪”。 颔联写景。第一句写天上,月色洁白如玉,初升时挂在天空;第二句写地上,青天无际,月亮皎洁明亮。 颈联抒情
【注释】1、“曾逐大茅君”,是说曾跟随过一位高士,即大茅君。2、“峰头卧古云”,是指山峰之上卧着古老的云彩。3、“鸟青呼作使”,是指山中鸟儿的叫声像是在呼唤使者。4、“鹤白养成群”,是指山上的白鹤成群结队地飞翔。5、“客较丹砂法”,是指客人比较丹砂的制作方法。6、“童窥玉券文”,是指小孩儿偷偷地看玉符上的篆刻文字。7、“近来烟火断”,是指近来烟火断绝,形容山野宁静的景象。8、“花气作垆熏”
吴中送僧 师向何方去,太湖西复西。 风传孤磬远,松偃旧房低。 暖榻常留兔,浮杯不驳犀。 何时城北寺,重听木鸡啼。 注释与赏析: 在唐代诗人唐肃的作品中,《吴中送僧》以其独特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展示了作者对友情、自然以及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厚的情感和哲理,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诗中的“孤磬”不仅指声音,也象征着孤独或遗世独立的心境
季子挂剑歌 季子让国,视之敝屣然,宁当宝一剑,不为徐君悬。 徐君虽亡骨未朽,剑挂坟前白杨柳。君知不知不足悲,我心许君终不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忠诚与坚定的情感。诗人以季子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以及对自己信仰的坚定。诗中的“季子”代表着古代的英雄人物,他的忠诚和坚持令人敬佩。诗人通过对比“季子”的忠诚与徐君的死亡,强调了忠诚的重要性。 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