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今如此,吾生可奈何。
海东仍盗贼,颍上复干戈。
苦雨朝逾急,阴风夜转多。
白头无寸策,对酒独悲歌。
【注释】
六月八日:诗题下注“六月八日”。此句言作诗的日期。
世事今如此,吾生可奈何:世道如此,我生还有什么办法呢?这是作者感慨时事、人生的一种感叹。
海东:指海州以东地区,这里指淮南一带。
仍:还是。
颍上:地名,在今安徽省颍上县。干戈:兵器,这里指战争。
苦雨朝逾急,阴风夜转多:连绵不断的大雨,早晨就更加猛烈;阴风夜晚也更多。
白头无寸策:到了这个年纪,没有一点办法。
对酒独悲歌:独自对着酒杯唱歌,抒发自己的悲伤和无奈。
【赏析】
《六月八日》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这首诗是诗人于唐大中二年(848年)六月所作,当时诗人正隐居苏州甫里。诗的前六句写时事,后两句写自己的处境。全诗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社会的忧虑,表达了他渴望有所作为却无法施展的悲愤和无奈之感。
首联“世事今如此,吾生可奈何”,直接点出“世事”与自己“生”的现状,并表达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海东”即淮南,指当时的社会现状,动荡不安,战乱频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汝州”是当时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安徽境内,诗人在这里隐居,远离战乱,暂时得以安身。然而,这只是一种短暂而不稳定的状态,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此,诗人不禁感叹:“世间如此,我又何能改变?”这种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颔联“海东仍盗贼,颍上复干戈”。这里的“盗贼”和“干戈”都是战争的象征。在海东地区,仍然有盗贼横行,而在颍上,战争又再次爆发。这种频繁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使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诗人对此深感忧虑,并希望能找到一条出路来解决这些问题。
颈联“苦雨朝逾急,阴风夜转多”则是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天气状况。连续不断的暴雨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困苦,而夜晚的阴风则让人感到更加寒冷和无助。这种恶劣的天气环境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艰难,同时也加剧了人们对社会的不满和担忧情绪。这种天气状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生活。
尾联“白头无寸策,对酒独悲歌”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处境的一种感慨。虽然年纪已经很大,但却没有一点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因此,只能孤独地面对酒和歌声,抒发自己的悲伤和无奈之情。这种情感既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深切关怀和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描写时事和诗人的处境,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社会的忧虑。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生活。诗人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民族和人民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之情。这种情感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