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词臣锦作裳,喜趋清庙奉蒸尝。
宝刀刻颂登彝鼎,金砚挥毫撰乐章。
太液秋风黄鹄下,斋房明月紫芝香。
礼成月荐应分胙,彩服承恩到北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送陈子山状元赴太庙署令》。下面逐句进行翻译和注释:
天上词臣锦作裳,喜趋清庙奉蒸尝。
“天上词臣”指的是天上的文官,”锦作裳”是指华丽的衣服。这句话意味着陈子山如同天上的词臣一样,穿着锦绣的衣服,非常荣耀。”喜趋清庙奉蒸尝”是指他很高兴地前往庄严的太庙,为祭祀仪式做准备或服务。
宝刀刻颂登彝鼎,金砚挥毫撰乐章。
“宝刀”比喻珍贵的文才或者文笔,”刻颂”是指雕刻颂文,而”登彝鼎”则是指被置于尊贵的祭器之中,比喻陈子山的作品受到重视。”金砚挥毫”是指用金制的笔砚挥毫写作,表示他在创作中才华横溢、技艺高超。”撰乐章”是指创作音乐和舞蹈的内容。
太液秋风黄鹄下,斋房明月紫芝香。
“太液秋风”可能是指皇家园林中的水池或湖泊,”黄鹄下”是指有黄雀飞来栖息。这句话暗示了陈子山即将进入官场,如同黄鹄一般自由飞翔。”斋房明月”可能指书房或者休息的地方,”紫芝香”则暗示了书斋中有珍稀植物(可能是灵芝)散发的香气,这可能象征着学问与道德。
礼成月荐应分胙,彩服承恩到北堂。
“礼成”是指仪式完成。”月荐”可能是指每月供奉的食物。这句诗表明在完成祭祀礼仪后,陈子山将得到赏赐,他的官职也会随之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彩服”通常指官员的正式服饰,这里指的是陈子山身着彩衣接受恩宠。”到北堂”可能是指他被召见于皇帝面前,或者是前往皇帝所在之地。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陈子山的形象以及他即将参加的祭祀活动,表达了对他的祝福和期望。诗句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如天上的词臣、宝刀、金砚等,展现了陈子山的才华和地位。同时,通过对祭祀仪式的描写,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礼制和对文化的重视。最后一句则强调了陈子山的晋升和荣华富贵,体现了作者对他的赞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