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香分得东篱本,每候开时九月前。
晚岁谁从陶靖节,高风独数傅延年。
清秋泛酒宾筵盛,白发簪花客帽偏。
若个芬芳同老境,魏公佳句至今传。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幽香分得东篱本,每候开时九月前。
注释与赏析:
- “幽香”:指植物散发的淡雅香气,这里指菊花。
- “东篱”:传统中常用来象征隐逸,此处特指陶渊明的东篱菊花。
- “分得”:得到或获得某种特质或品质。
- “本”:根源,此处指植物本身的特性或本质。
- “九月前”:通常指的是农历九月,此时菊花盛开,是赏菊的黄金季节。
第二句:晚岁谁从陶靖节,高风独数傅延年。
注释与赏析:
- “晚岁”:晚年或者老年时期。
- “谁从”:疑问语气,询问谁能够跟随或继承某人的品质。
- “陶靖节”:即陶渊明,中国东晋诗人,以田园生活和隐逸著称。
- “高风”:高尚的品德或作风。
- “傅延年”: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历史人物,具体身份不明,但与“傅”有关。
第三句:清秋泛酒宾筵盛,白发簪花客帽偏。
注释与赏析:
- “清秋”:形容秋天清新凉爽。
- “泛酒”:在宴会上喝酒。
- “宾筵盛”:宾客众多,宴会场面盛大。
- “白发簪花”:年纪较大但仍保持着优雅的外表。
- “客帽偏”:客人的头巾稍显歪斜。
第四句:若个芬芳同老境,魏公佳句至今传。
注释与赏析:
- “若个”:哪个,疑问词用法,表示反问或不确定。
- “芬芳”:美好的香气。
- “同老境”:与老人的境界相同,即保持一种平和、淡然的态度。
- “魏公”:指南朝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以其文才和诗歌成就著称。
- “佳句”:美好或精妙的句子,此处指诗作。
- “至今传”: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综合分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菊花的美丽和其在不同历史背景中的文化价值,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和文化传统的深刻理解与赞赏。通过对比不同历史人物如陶渊明、傅延年的高风亮节以及魏文帝的诗歌才华,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道德风范的尊重与传承。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描绘,更是一种文化精神和历史的回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