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马既秣车载脂,上堂欲别还迟迟。
拜家已得阿母喜,还郡即慰邦人思。
几年东阁旧倾盖,今日西湖谁赋诗。
野翁惭无一字补,辄敢笼鹅临墨池。
【注解】
五马:古代官吏所骑的马车,这里指高官显贵。
秣(mò):喂牲口。
倾盖:古人相遇时以车相让以示礼貌。《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赋诗:写诗。
笼鹅:笼养鹅。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送别友人谢太守,回杭州途中就地作诗赠谢太守的一首七律。此诗前四句描写饯别情景;第五、六句写友人归途及归后慰邦人之思;最后二句写自己不能尽意,只好笼鹅临墨池代笔作诗。全诗语言质朴无华,风格自然清新,表现了诗人豪爽坦荡的性格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五马既秣车载脂”一句,点明饯别地点在平江,并交待出饯别的对象——太守。“五马”指的是高官显贵,此处借指谢太守。“既”,已经。“秣”(mò),喂马的饲料。“载”,装载。“脂”,油脂。“上堂欲别还迟迟”,写主人即将离去,客人却依依不舍的情景。这两句是倒装,即“上堂欲别还迟迟”。意思是说:“上堂欲别”与“还迟迟”之间有转折关系。“还”,犹“返”,“迟迟”,迟疑不决的样子,常用来表示舍不得离去。这句写主人欲去之意已决,而客人却恋恋不舍之情。
颔联“拜家已得阿母喜,还郡即慰邦人思”,紧承上句,进一步写饯别场面。“阿母”,这里指谢太守的母亲。“阿母喜”,指谢太守母子相见,母亲喜悦的心情。“即”,便,就。“慰”,安慰。“邦人思”,指谢太守归郡之后,百姓思念他的心情。两句是互文见义,即谢太守母子相见而母亲高兴,谢太守归郡而百姓思念他。
颈联“几年东阁旧倾盖,今日西湖谁赋诗”,紧承上句,进一步写饯别场面。“东阁”,指谢太守的官邸。“倾盖”,古时宾主相见,主人下车为客拉转车轮的礼节。《论语·季氏》:“吾友其入而问之。”《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沛公则置酒张饮,男女混杂。诸将饮尽乃罢。”“倾盖”原指宾主相见,这里泛指朋友相聚。“赋诗”即写诗,指谢太守将要回杭州了。“谁赋诗”,即写谁来写诗。“西湖”,指杭州西湖。“谁赋诗”,谓谢太守归任后,人们将作诗以贺。两句是互文见义,即谢太守母子相见而母亲高兴,谢太守归郡而百姓思念他,而今又要离别了。
尾联“野翁惭无一字补,辄敢笼鹅临墨池”,紧承上句,写诗人自谦之意。“野翁”,指诗人自称。“笼鹅”,即笼养鹅。“临墨池”,在砚台上磨墨,写诗。“补”,补救,补充。“愧”,惭愧。这两句是互文见义,即诗人自知无才而不敢轻易作诗,只好笼养鹅在砚台旁磨墨写诗了。
全诗语言质朴无华,风格自然清新,表现了诗人豪爽坦荡的性格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