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入空山万窍鸣,山前山后乱潮生。
不知天籁非人籁,却认风声似海声。
直干也随羊角旋,高枝唯恐鹤巢倾。
毕宏韦偃还听否,惨淡经营画得成。
《再题郜彦清万壑松涛》是唐代诗人成廷圭的一首诗作。该诗描绘了秋日空山中万壑回响的松涛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内心感受。以下是对该诗的赏析:
诗歌原文:
秋入空山万窍鸣,山前山后乱潮生。
不知天籁非人籁,却认风声似海声。
直干也随羊角旋,高枝唯恐鹤巢倾。
毕宏韦偃还听否,惨淡经营画得成。诗意解析:
- 秋入空山万窍鸣:秋天的声音渗透进空寂的山中,山谷中的孔窍因秋风吹拂而发出声响。这里的“万窍”指的是无数细小的洞穴,而“鸣”则形容这些声音如同自然界的乐队一般。
- 山前山后乱潮生:描述山前的山后,潮水声混杂着秋风,形成一种杂乱无章却又充满生机的声响。这种景象既真实又富有诗意,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
- 不知天籁非人籁:诗人在聆听自然之声时,感到困惑于这声音究竟是来自天界还是人间。这种对比强调了人与自然声音的和谐共存,以及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
- 却认风声似海声:尽管无法区分自然的天籁与人籁,但诗人却能从中辨识出那独特的海声,这种对比再次强调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联系。
- 直干也随羊角旋:直干的松树仿佛随着羊角的转动而旋转,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松树随风摇曳的姿态。
- 高枝唯恐鹤巢倾:描绘了松树枝叶茂密,高耸入云,令人担心鸟儿筑巢时可能不慎将枝条压弯的景象,寓意着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并存。
- 毕宏韦偃还听否:提到了两位著名的画家毕宏和韦偃,询问他们是否仍在聆听这自然之声,体现了诗人对艺术与自然美的共同追求和敬畏之情。
- 惨淡经营画得成:最后一句,诗人通过“惨淡经营”表达了自己对绘画艺术的认真态度和精湛技艺,暗示了画作能够完美还原自然之声的艺术效果。
-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中的意象如“万壑松涛”、“羊角旋”、“鹤巢倾”等都极具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山林之中。
- 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声音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思想。
- 语言简练: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多余的修饰,每个字句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哲理。
- 历史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艺术繁荣的时代,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作。
- 在那个时代,人们对自然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感悟,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敬仰。
- 文化意义:
-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味。它提醒人们要珍惜自然、尊重生命,同时也启示人们要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 在当今社会,虽然科技发达了许多,但我们仍需回归大自然,倾听自然的声音,体验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再题郜彦清万壑松涛》不仅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内涵著称于世,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价值影响了后世无数诗人。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