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妙选近丹墀,名姓曾为帝所知。
主父徒嗟相见晚,长卿毋谓不同时。
淮南曹事称仁恕,邺下民谣纪去思。
自古长才须大用,诸公久待凤凰池。
诗句解析
1 “说书妙选近丹墀”:这里指王安中因其才华被选中参与宫廷的讲书活动,接近皇帝(丹墀即宫殿的台阶)。
- “名姓曾为帝所知”:王安中的名和字曾被皇帝所知。
- “主父徒嗟相见晚”:这里的“主父”可能指的是西汉的张骞,他虽多次出使西域,但最终未能回到长安,因此感叹与王安中的相遇太晚了。
- “长卿毋谓不同时”:这里的“长卿”可能指的是司马相如,他因才华横溢,却因政治失意而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因此在这里表达的意思是不要认为他们不会在同一个时代相遇。
- “淮南曹事称仁恕”:描述了王安中在淮南郡的职务上,以仁慈和宽恕著称。
- “邺下民谣纪去思”:这里的“邺下”可能指的是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民谣记载了对王安中离别时的回忆和思念。
- “自古长才须大用”:自古以来,有才能的人都需要有大展身手的机会。
- “诸公久待凤凰池”:这里的“凤凰池”通常被视为高贵的地方,用来比喻高官显位。诸公长时间地等待这样的职位。
译文
王安中因他的才华被选拔参与宫廷的讲书活动,他的姓名和名声已经被皇帝所知晓。
他曾是皇上的说书秀才,他的才能被选中参与宫廷讲书,接近皇帝(丹墀即宫殿的台阶)。
主父只是叹息与王安中的相遇太晚了,长卿毋谓不同时。
淮南郡的事务称赞王安中的仁和宽厚,邺下的民谣记录了对王安中离别时的思念。
自古以来,有才能的人都需要有大展身手的机会,诸公久待凤凰池。
赏析
这首诗是对王安中北上的赞誉之作。诗中不仅赞扬了他的才华和品德,更通过历史的典故表达了对其未来的期望。诗人通过描绘王安中等历史人物的事迹,展示了他们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质,同时也寄托了对他们未来的祝愿和期待。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高度尊重和敬仰之情,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