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锁千峰紫翠层,隔溪幽鸟语相应。
碧桃花谢玉芝老,不见神仙只见僧。
烟锁千峰紫翠层,隔溪幽鸟语相应。
烟云缭绕着千座山峰,层层叠叠的紫翠山色。隔着小溪传来幽鸟的啼鸣,声声相呼应。
碧桃花谢玉芝老,不见神仙只见僧。
碧桃花已凋谢,而仙家之物却依旧如旧。虽然看不见神仙,但只看到僧人。
注释:
次御史端公游箫台韵:次指跟随,端公即御史端公,是官名,此处泛指诗人的好友。箫台:一种建筑,用来吹奏箫曲。韵:诗歌的格律,这里指的是诗的形式。
译文:
烟雾缭绕的千座山峰覆盖了紫色和绿色,溪对岸传来鸟儿的叫声互相回应。
碧桃花已经凋谢了,但那些仙家之物依然存在,仿佛没有变过。
虽然看不到神仙,只能看见僧人在山林中修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的作品。作者通过描绘烟、溪、鸟和花等元素,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感慨和向往。
首句“烟锁千峰紫翠层”,用“烟”来形容山峰被一层薄雾笼罩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神秘的感觉。同时,“千峰”一词也暗示了山峰的众多和密集,给人一种壮观的感觉。“紫翠层”则进一步描绘了山峰的颜色和层次感,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这种描绘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次句“隔溪幽鸟语相应”,则是通过对鸟儿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里的“隔溪”一词让人联想到了与世隔绝、宁静致远的感觉,而“幽鸟语相应”则描绘了鸟儿在山谷中自由自在地歌唱的景象,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这种描述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动感和生命力。
后两句“碧桃花谢玉芝老,不见神仙只见僧”,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神仙的渴望和对于佛教僧侣的敬仰之情。这里的“玉芝老”一词让人联想到了一些长生不老、超凡脱俗的事物或人物。同时,“不见神仙只见僧”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的追求和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之间的矛盾和困惑。这种表达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深刻和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