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吉日当十三,紫雾氤氲阊阖南。
天子龙飞坐霄汉,儒生鹄立耀冠篸。
黄麾仗上清风细,丹凤楼头晓日酣。
独爱玉阶阶下草,解将袍色染成蓝。

【注释】

登第诗五首:指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制举”考试。制举,即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选拔有特殊才能的人才。

吉日:吉祥的日子。

紫雾氤氲:紫色的雾气弥漫。形容气氛庄严、神秘。

阊阖(chān hé):宫门。

龙飞:比喻天子威仪。

儒生鹄立:儒生站立的样子。鹄,一种水鸟,此处比喻儒生。

冠篸(jù niǔ):古代帽子。篸,古代帽子的一种,用竹篾编成,上端缀有缨子。

黄麾仗:皇帝出行时所用的仪仗队。

丹凤楼:皇宫中的楼阁名。

独爱:特别喜爱。玉阶:皇宫中台阶的美称。

蓝:青色。这里用来形容颜色鲜艳。

【赏析】

此诗为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制举”科考试所作,是一首咏物言志的佳作。

首句“三月吉日当十三”,点明时间。三月是春季,吉日则指吉利日子,当十三说明是在三月上旬。这一句点明了考试在春光明媚的时节举行,预示着考生们心情舒畅,精神饱满。

次句“紫雾氤氲阊阖南”,描绘了考场周围浓厚的紫色雾气笼罩着长安城的景象。紫雾氤氲,形容气氛庄严、神秘,象征着考试的重要性和严肃性。阊阖,即宫门,这里指代长安城的城门。紫雾氤氲,也暗示了长安城的繁华与壮丽。

第三句“天子龙飞坐霄汉”,赞美了皇帝的威严和崇高地位。龙飞,比喻皇帝的威仪非凡,如同龙一样威武。坐霄汉,意指皇帝高高在上,主宰着天地万物。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科举制度下的封建社会风气。

第四句“儒生鹄立耀冠篸”,描绘了考生们儒雅端庄的形象。鹄立,形容人站立的姿势端正,形象高大。耀冠篸,指儒生的帽子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这一句展现了考生们的学识渊博和才华横溢,以及他们在科举考试中的自信和骄傲。

第五句“黄麾仗上清风细”,描绘了仪仗队的威武雄壮。黄麾仗,指皇帝出行时所用的仪仗队,由黄旗指挥。清风细,形容风儿轻轻吹拂,给人以凉爽的感觉。这一句表现了作者对仪仗队的敬意,同时也暗示了科举制度下的权力和等级观念。

第六句“丹凤楼头晓日酣”,描绘了丹凤楼上的景色。丹凤楼,是唐代皇宫中的高楼名,位于长安城内。晓日酣,意指阳光明媚,照耀得正酣。这一句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让人仿佛置身于丹凤楼上,感受着春天的美好时光。

第七句“独爱玉阶阶下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玉阶,指皇宫内的台阶,寓意着高贵和纯洁。阶下草,指台阶下的花草。这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皇宫内外的自然美的差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第八句“解将袍色染成蓝”,以戏谑的方式表达了考生们的自信和豪情。袍色,指考生们穿着的衣服颜色。蓝,表示蓝色,象征忠诚、坚定和勇敢。这一句描绘了考生们在考试中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和豪情壮志,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整首诗通过对登科考试场景的描绘和对考生心态的表现,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肯定和对人才选拔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