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扈滦京愧未曾,马瘏儿病苦凌兢。
龙门湍息山陉雪,偏岭风凄石濑冰。
倏忽雨旸天叵测,迂疏道路事难凭。
侍臣争笑冯唐老,不向明时献技能。
【注释】
陪扈:陪同。滦京:今北京。冯唐:汉武帝时,冯唐年老被文帝召见,问以治国之道,但无计可施。事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争笑”二句:指冯唐虽年已高迈,仍应征出使云中,但未得重用。云中,郡名,在今河北北部、山西西北部一带。事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赏析】
纪行述怀是诗人对自己出使云中的行程和感想的记录。诗的前八句是作者自叙此次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和所思。后四句抒发了他对朝廷用人不当的不满和失望之情。
开头两句写自己出使云中的路程之遥,旅途之艰苦。“陪扈”,陪同;“愧未曾”,惭愧自己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马瘏儿病苦凌兢”。这四句诗写出了旅途之远、征途之难,也表现了诗人的谦恭和对国家的忠心。
三、四句写云中的自然风光。“龙门湍息山陉雪”,“龙门”,即太行山的东端,这里泛指云中的高山;“山陉”;两山间的山峡,即山口。“湍”、“雪”二字点明时节,当是冬季。此二句写景,既切“陪扈”二字,又与下文的“偏岭风凄石濑冰”相承接。“偏岭”,指云中境内的山岭;“石濑”,指山涧中的石头。“风凄”“冰”,点明了气候的寒冷。
五、六句写云中的地理环境,进一步衬托了路途之遥远和艰险。“倏忽雨旸天叵测”,意谓天气变化无常,难以预料;“迂疏道路事难凭”。“迂疏”,迂曲而稀疏的山路;“难凭”,无法凭借,无法依靠。这二句写路远难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忧虑。
最后二句写诗人内心的感慨。“侍臣争笑冯唐老,不向明时献技能。”这二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侍臣”,即朝廷大臣;“争笑”,指嘲笑冯唐不能为国效力。“冯唐”是汉文帝的近臣,冯唐曾向文帝建议:“陛下用群臣不易,而大臣易离,陛下奈何久居无人之朝?”文帝回答说:“吾老矣,方欲求能治乱如吾者,但未得如君耳。”冯唐说:“今有廉颇、蔺相如将兵击燕、赵,尚不胜,今公虽百岁余,何至为?”文帝默然良久,说:“嗟乎!吾诚乏人如此!”后来文帝就派冯唐去鸡鸣关(今河南商邱西南)巡视边防。冯唐虽然已经年老,但仍被派到边塞去服役。这正与前文的“冯唐老”相照应。然而诗人却说:“不向明时献技能。”意思是说自己虽然没有像冯唐那样的本领,但却不能在当今这个“明时”有所作为,只能空有报国之志,却得不到任用。这种心情是多么的沉重啊!
这首诗是一首纪行述怀之作,诗人借记赴边事来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愤。诗中通过描绘边塞山川的雄奇壮丽,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