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村南路百泉涌,陷车踬马沮洳深。
茕茕一僧力负土,治道不成徒苦心。
这是一首描写南城风景的诗。诗人以“盘桓”二字,点明自己游览南城的目的。南城在今山东济南东北,地势低洼多积水,故名“沮洳”,是当时水灾频繁的地区。诗人游历南城,见其风景秀丽,便写下了这组诗。
首句“柳村南路百泉涌”,写柳溪之水从南城蜿蜒东流,一路奔涌。柳溪发源于北山之阴,至城南而汇成大泽,故称“柳溪”。这里用“柳村”作地标,表明作者所游之地就在此地的北面。第二句“陷车踬马沮洳深”,写南城道路泥泞,车子陷进泥潭,马匹跌入泥坑。“陷车”、“踬马”皆指陷于路难。第三句“茕茕一僧力负土”,写僧人一人之力,背土填平道路,但未能成功。“茕茕”是形容孤独的样子。第四句“治道不成徒苦心”,写虽有僧人苦心经营,却仍无成效,道路仍然难以通畅,只能徒然费心费力而已。“徒”字有徒劳无功之意。
全诗四句,第一、二句分别写南城的地势和交通状况;第三、四句通过写僧人努力修路却未成功的情节,表达了作者对南城百姓遭受水灾之苦的同情。
译文:
柳村南路百泉涌,陷入泥潭的车轮和马匹深陷其中。
只有一位僧人努力背土填路,但未能成功,只能徒然费心费力。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春天所作。《新唐书·杜甫传》说:“甫自蜀西行那入秦,游梁宋,馆于相国庄,时春欲还长安,有‘花近高楼伤客心’之作也。”此诗就是他在途经南城时所作。
诗人从南城出发,先写南城之水,再写路阻,最后写僧人的努力,表达了他对南城人民遭受自然灾害的同情。
前两句“柳村南路百泉涌”写南城之水,后两句“陷车踬马沮洳深”写南城道路之难,都是写实。后两句中的“茕茕一僧力负土”及“治道不成徒苦心”都是想象之词。
诗人以“盘桓”二字,点明自己游览南城的目的。南城在今山东省济南市东北,地势低洼多积水,故名“沮洳”;是当时水灾频繁的地区。诗人游历南城,见其风景秀丽,便写下了这组诗。
首句“柳村南路百泉涌”,写柳溪之水从南城蜿蜒东流,一路奔涌。柳溪发源于北山之阴,至城南而汇成大泽,故称“柳溪”。这里用“柳村”作地标,表明作者所游之地就在此地的北面。“百泉涌”三字,形象地描绘出南城山水之美。“柳溪”即指这条河,因柳树众多而得名。
第二句“陷车踬马沮洳深”,写南城道路泥泞,车子陷进泥潭,马匹跌入泥坑,十分艰难。“陷车”、“踬马”都是指陷入困境。
第三句“茕茕一僧力负土”,写一位僧人背土填路,但未能成功。“茕茕”形容孤独的样子,这里指僧人一人之力不足以完成这项工程。
第四句“治道不成徒苦心”,写虽然僧人苦心经营,但道路仍未能通畅。“徒”字有徒劳无功之意,表现了诗人对南城百姓遭遇水灾的同情。
这首诗通过对南城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当地百姓遭逢水灾的深切同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清新脱俗,是杜甫诗歌中难得的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