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跋涉每独往,今得两公皆俊才。
对榻联镳已经夕,如何绣口未曾开。

【注释】

调:为诗起头,即创作一首诗歌。谢敬德、麦敬存:指唐太宗李世民的两位宰相。

两主司:两位主考官。

绣口:形容人的言辞华美。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诗中以“调”“谢”“麦”三字为题名,借咏物寄寓对人才的赏识和希望。此篇写在科举考试中遇到才华出众的主考官,感慨自己有文采却未得其赏。

首句“半生跋涉每独往”,意谓平生漂泊,总是独自前往。这句既表现了诗人坎坷不平的生活经历,又表明他孤高不群的性格,同时,也暗含了他因怀才不遇而自许清高的心态。“每”字,表示经常;“独往”,则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次句“今得两公皆俊才”,意思是现在有幸遇到你二位都是才华出众的考官。这一句是对前句的递进,表达了作者对于能见到两位如此杰出的主考官的庆幸之情。

第三句“对榻联镳已经夕”,意思是说与两位主考官同榻共骑已经过了一天。这一句是承接第二句而来的,进一步描绘了作者与这两位主考官亲密无间的关系。

末句“如何绣口未曾开”,意思是说,我本想一吐才华,可是你们两个主考官却没有给我机会。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之处,它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奈与愤懑。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科举制度下的一种弊端,即只有那些能够通过各种关系获得推荐的人才能进入官场,而真正有才能的人却常常被埋没。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将自己的人生遭遇和内心感受融入其中,使得这首咏物诗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