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齐化门,腾腾开九光。
四面启金钥,崇扉辟辉煌。
都城万井烟,沃盥整衣裳。
纳履戒车马,出入纷仓皇。
士者趋名誉,鱼佩锵琳琅。
鄙夫竞锥刀,虮子罗康庄。
大明忽西颓,所遇皆不常。
败事头抢地,得志骄昂昂。
扰攘千万情,四序恒茫茫。
□□驭天风,弭节白云乡。
左骖碧虹蜺,右驾紫凤皇。
俯视尘土海,灵台惄悲伤。
誓将九转丹,投之疗膏肓。
巍巍金银宫,境界殊清凉。
凡骨倘有缘,握手同徜徉。

【注释】

日出:太阳升起。齐化门:宫城北门。腾腾开:光芒四射地展开。金钥:指皇帝所居之殿门的金属锁钥。崇扉:高大的宫门。辉煌:光彩照人。都城万井烟:京城上万户,炊烟缭绕。沃盥:洗脸。整衣裳:洗沐整理衣帽。纳履:穿鞋。戒车马:准备乘车。纷仓皇:匆忙忙乱。士者:士人。趋名誉:追求功名利禄。鱼佩锵琳琅:比喻士人的服饰华丽。鄙夫:庸俗之人。竞锥刀:争相钻营。虮子:虱子,借指贫苦百姓。大明:朝廷。忽西颓:忽然西倾。不常:无常。败事:失败。头抢地:形容失败后狼狈不堪的样子。得志:得势成功。骄昂昂:得意洋洋的样子。扰攘:纷乱不安。千万情:千万种情绪。四序:春夏秋冬四季。恒茫茫:总是茫茫然。□□:指御风而行,驾御着自然之风。弭节:驾着马缓缓行走。紫凤皇:传说中的神鸟,喻指皇帝的车驾。俯视尘土海:俯视着被践踏的尘世。灵台:心性。惄悲伤:忧愁悲愤。九转丹:指长生不死的药丸。巍巍金银宫:富丽堂皇的宫殿。凡骨:平民百姓的骨头。缘:缘分、机缘。凡骨倘有缘,握手同徜徉:如果平民百姓也有缘分,就可以与他共同游乐。

【赏析】

此诗写于天宝初年(742—756),当时李林甫掌权,朝政昏庸,社会矛盾尖锐。诗人在这首诗中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和黑暗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忧虑和担忧。全诗以“日出”为引子,通过一系列的描绘,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患心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感慨之情。

第一句“日出齐化门”,描写了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景象。这里的“齐化门”是皇宫的北门,象征着朝廷的权威和地位。诗人通过对太阳的描绘,暗含了对朝廷的腐败和衰败的讽刺。

第二句“腾腾开九光”,形容朝阳照耀大地,光芒四溢的情景。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阳光明媚、万物复苏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

第三句“四面启金钥”,指的是朝廷的大门紧闭,只有皇帝才能开启。这里暗示了朝廷的专制和独断专行,以及官场上的贪污腐败现象。

第四句“崇扉辟辉煌”,描述了高大的宫门敞开后,展现出壮丽的景色。这里的“崇扉”和“辉煌”都是对皇宫建筑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宫廷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讽刺和批评。

第五句“都城万井烟”,描绘了京城上万户,炊烟缭绕的景象。这里的“都城”指的是京城长安,是当时全国的政治中心。而“万井烟”则形象地描绘了长安城的繁华景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消费繁荣和经济繁荣。

第六句“沃盥整衣裳”,指的是官员们洗漱完毕后整理衣冠,准备上朝。这里的“沃盥”和“整衣裳”都是对官员们日常生活的描述,而“沃盥”则暗含了他们在政治上的谨慎和敬业精神。

第七句“纳履戒车马”,描述了官员们在上朝前要换上官鞋,并准备好车辆马匹的情景。这里的“纳履”和“戒车马”都是对官员们日常行为的规范,而“纳履”则暗示了他们对朝廷的忠诚和敬畏之情。

第八句“出入纷仓皇”,描绘了官员们上朝时急匆匆、慌慌张张的样子,反映了官场的紧张气氛和社会动荡的现状。

第九句“士者趋名誉”,指出了当时的士人追求功名利禄的现象,暗示了官场的腐败和道德沦丧。这里的“士者”指的是读书人、士大夫阶层,他们的这种行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文化风气。

第十句“鱼佩锵琳琅”,用来形容士人的服饰华丽,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奢侈风气和腐朽面貌。

第十一句“鄙夫竞锥刀”,指出了庸俗之人为了私利而互相钻营、争夺权力的现象,反映了官场的腐败和道德沦丧。

第十二句“虮子罗康庄”,通过比喻的方式,描绘了贫穷百姓的生活艰难,暗示了当时社会贫富分化、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

第十三句“大明忽西颓”,暗喻朝廷的权威和地位开始衰落,预示着国家的命运将走向危机四伏的境地。

第十四句“所遇皆不常”,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变化无常、无法预测的现实深感忧虑和无奈之情。

第十五句“败事头抢地”,描绘了失败后人们狼狈不堪、垂头丧气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动荡。

第十六句“得志骄昂昂”,描述了得志后的得意洋洋、自高自大的行为,暗示了官场的虚伪和堕落。

第十七句“扰攘千万情”,表达了当时社会的各种情绪交织、纷争不断的状态,反映出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

第十八句“四序恒茫茫”,描绘了四季更替、时光流转的无常之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易逝。诗人通过对这种无常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之情。

第十九句“□□驭天风”,通过“□□”这个动词的运用,表现出诗人驾驭自然之力、掌控局势的决心和信心。这里的“天风”指的是自然的风力,也象征着诗人的力量和智慧。

第二十句“弭节白云乡”,描述了诗人驾着马车缓缓行驶在云层之上的情景,寓意着诗人希望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

第二十一句“左骖碧虹蜺,右驾紫凤皇”,分别描绘了左侧的骏马身披彩虹、右侧的马车上骑着凤凰的形象,展现了诗人驾驭自然之力、驰骋天下的豪迈情怀。

第二十二句“俯视尘土海,灵台惄悲伤”,通过“尘土海”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感慨和对人间疾苦的同情;同时,“灵台”一词也暗指诗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反映了他对人生得失、荣辱兴衰的深深忧虑。

第二十三句“誓将九转丹,投之疗膏肓”,诗人决心用长生不死的药物来拯救国家的危亡,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怀和坚定信念。

第二十四句“巍巍金银宫,境界殊清凉”,描述了宏伟壮丽的皇宫建筑和它带给人们的宁静祥和的境界,与前面的繁华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这里的“金银宫”象征着富贵荣华,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满诱惑和危险的场所,暗示了人性中的贪婪和虚荣。

第二十五句“凡骨倘有缘,握手同徜徉”,表达了诗人对于普通百姓的关爱和同情,愿意与他们携手共度难关,共享太平盛世。这里的“凡骨”指的是平民百姓,他们与皇帝之间存在着一种超越身份的特殊情感纽带,使得诗人能够更加关注和关心他们的命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展现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入观察和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和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