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瑶坛谒帝还,笋舆冲雨两山间。
客来似觉茅君喜,净扫浮云出好山。
【注释】
- 三峰:指庐山。
- 二首:这里指作者的另一首诗《咏庐山》。
- 瑶坛:指神仙居处,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 笋舆:指小车。
- 茅君:指陶渊明,字元亮,东晋诗人、文学家。
- 净扫浮云出好山:意即扫除云雾使庐山露出真面目。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隐居期间。首句写诗人午夜登山谒帝还,次句写他乘坐的小车在雨中行进,三两句写山间景色,四五六句写诗人与陶渊明的交往。最后两句是诗人对友人的赠言。
前两联都是写景。“午夜”二字,把诗人夜登庐山的时间点了出来,使人产生一种神秘感;“瑶坛”“笋舆”二句,写出了诗人登山的情景和心境。“瑶坛”是指神仙住的地方,而“笋舆”则是指小车。诗人夜半时分,乘着一辆小车,冒着雨来到庐山拜谒,这是多么虔诚啊!“冲雨”二字,更显得诗人的虔诚之情。“山”,指庐山的群山。
三四两句是写诗人登高所见。从“冲雨”可以看出天气很糟糕,但正是这种天气,才使得诗人看到了更为清晰的庐山。“浮云”在这里比喻庐山周围的云雾,“清出好山”则是说云雾散去,露出了美丽的庐山。
后两联是写人。“似觉茅君喜”是说诗人在见到陶渊明时,觉得陶渊明很高兴。“茅君”即诗人的朋友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思想家。“净扫浮云出好山”的意思是,要像清除云雾一样,去除自己的杂念,使自己的思想更加纯净,从而能更好地欣赏美好的自然风光。这也是诗人对陶渊明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