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沉画戟隐高牙,月满闽都十万家。
竹外小曹人睡稳,杖藜独立听鸣蛙。
【注释】
夜坐池上馆:指作者夜宴于池上馆。沉沉画戟隐高牙,月满闽都十万家:画戟,古代兵器。高牙,指门牙或牙旗之类,借代军营。月满闽都,指月光洒满福州城。
竹外小曹人睡稳,杖藜独立听鸣蛙:竹外,竹林之外。小曹,指军中小校。睡稳,睡得很熟。杖藜(lí),拄着拐棍。独立,独自。鸣蛙,青蛙叫声。
【译文】
夜深了,我坐在池上馆中,
沉沉的营帐里,隐隐约约地可以看到高高的旗杆。
月亮照耀着福州城,万家灯火通明。
远远望去,竹丛中的哨兵已经酣然入梦,
我拄着拐杖,独自在池塘边漫步,
聆听那阵阵蛙鸣声。
【赏析】
此诗是诗人夜宴池上馆时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和平、祥和的夜晚夜景图。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
首句“沉沉画戟隐高牙,月满闽都十万家。”描绘了军营的宁静景象。画戟,古代兵器,这里借指军营。高牙,指门牙或牙旗之类,借代军营。月满闽都,指月光洒满福州城。这句诗通过描绘军营的宁静和月光洒满福州城的美景,为后面的抒情做铺垫。
颔联“竹外小曹人睡稳,杖藜独立听鸣蛙。”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竹外,指的是竹林之外。小曹,指军中小校。睡稳,睡得很熟。杖藜(lí),拄着拐棍。独立,独自。鸣蛙,青蛙叫声。这句诗通过描绘军营外的竹丛和士兵们熟睡的情景以及青蛙的叫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尾联“竹外小曹人睡稳,杖藜独立听鸣蛙。”再次出现“竹外”,既点题又回应前句,同时“杖藜独立”与“竹外”相呼应,使结构更为严密。最后一句“听鸣蛙”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自然的声音,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