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栖裋褐闭柴扃,飒飒西风起洞庭。
晓树着霜千叶赤,秋虫悬户一丝青。
云昏塞北鸿书断,水落湖头战血腥。
回首可怜文物异,谁能提剑发新硎。

【注释】:

栖栖(qi xi):鸟鸣声,这里指诗人在深秋时孤独的神态。裋褐(shù hè):粗布衣。扃(jīng):门闩。飒飒(sà sà):风声凄厉貌。洞庭:湖名。着霜:沾上露水。赤:指枫叶。悬户:挂在门户上。一丝青:指露水。云昏塞北鸿书断:塞北,指今内蒙古一带。鸿雁传书,秋天因西风而起,所以叫“断”。水落湖头战血腥:湖水干枯了,岸边有战场的痕迹,血水染红了湖水。

新硎(xíng xiān):新磨的剑刃,比喻刚磨快的好武器。

【赏析】:

这首七律写于作者流寓夔州期间的晚秋季节。

此诗首联两句写景,点明时节,渲染悲凉气氛,为全诗定下基调。颔联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凄凉而萧瑟的边塞荒城图。颈联两句写景,描写了战后荒凉景象。尾联两句写景,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担忧。

“栖栖”二句,以“栖栖”、“飒飒”形容自己孤独、寂寞,又以“西风”、“起洞庭”点出时令。“起”,即吹动,使草木摇荡的意思。“洞庭”,泛指湖泽。“晓树”四句,是说清晨的树林上覆盖着一层白霜,红叶被霜染成一片红;秋日虫儿挂在门框上,一条条像丝一样细。这四句写深秋的景色,色调暗淡,笔调凄清;“千叶赤”、“一丝青”,色彩对比极为强烈,令人感到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云昏”二句,写战事的残酷和环境的荒凉。“云昏”,即云层低垂。“塞北”,古称北方边地。“鸿书”指书信,“战血腥”与上句“云昏暗”相呼应,说明战乱已久,国无宁日。

“回首”二句,写诗人忧国思乡之情。“回首”,回头顾盼,此处指回顾自己的身世遭遇。“可怜”二字,表明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深切感慨。“文物异”,即文物的不同,暗喻政治的腐败;“谁能提”四句,诗人发出感叹:如今天下大乱,谁还能够拿起刀剑,为国家效力,恢复中原呢?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六句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感情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