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窗不受北风寒,笔砚供吟对景安。
最喜手扳檐外竹,雪中尤胜作花看。
【注释】
南窗:指室内向南的窗户。
最喜:最喜欢,极喜爱的意思。
扳:攀折,拉。
赏析:
这首五律诗描写了诗人在冬日雪后南窗观赏竹景的愉悦心情。首句写诗人对北风的反感,因为寒冷刺骨;次句写南窗不受北风寒,笔砚供吟对景安,以“安”字暗含诗人的惬意之情;第三句写自己喜欢手扳外檐之竹,雪后尤胜作花看;末句点题,抒发对南窗景色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朴实而自然,表现手法简洁而含蓄,意境清新幽雅,耐人寻味。
南窗不受北风寒,笔砚供吟对景安。
最喜手扳檐外竹,雪中尤胜作花看。
【注释】
南窗:指室内向南的窗户。
最喜:最喜欢,极喜爱的意思。
扳:攀折,拉。
赏析:
这首五律诗描写了诗人在冬日雪后南窗观赏竹景的愉悦心情。首句写诗人对北风的反感,因为寒冷刺骨;次句写南窗不受北风寒,笔砚供吟对景安,以“安”字暗含诗人的惬意之情;第三句写自己喜欢手扳外檐之竹,雪后尤胜作花看;末句点题,抒发对南窗景色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朴实而自然,表现手法简洁而含蓄,意境清新幽雅,耐人寻味。
寄友人宋邦彦 故人别后见尤难,彼此诗盟尚未寒。 宁暇对床论契阔,漫劳折简报平安。 春山裂竹愁如海,流水落花红满滩。 九十春光都过了,诸君何以罄交欢。 注释: ①“故人”:老朋友、旧友。 ②“见尤难”:看到你更感到难以相见。 ③“彼此”:相互。 ④“诗盟”:指诗人之间的约定和誓言。 ⑤“宁暇”:何须,何必。 ⑥“对床”:共睡一床,比喻亲密无间的关系。 ⑦“契阔”:朋友久别重逢,情意深厚。
真妃吹玉箫图 此声不许凤凰知,谁遣猪龙耳畔吹。 吹到彩云惊散处,断肠声在落花枝。 诗句释义: 1. “此声不许凤凰知”:这句表达的是声音的独特性,不容许被其他生物理解或欣赏。凤凰作为高贵的象征,此处可能指的是只有特定的对象才能感受到这独特的声音,象征着非凡和特殊。 2. “谁遣猪龙耳畔吹”:“谁遣”表达了一种疑问和不解,可能是对这种声音来源的探索。这里的“猪龙”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描绘
莫恨秋风入女墙,恩情中道易凄凉。 人间纵有春风乐,歌罢桃花亦断肠。 诗句释义 1. “莫恨秋风入女墙”:这句表达了对秋风的无奈和哀怨,秋天的风如同无情的使者,轻易地穿过女墙(象征壁垒或障碍),带来了凄凉之感。秋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凋零。 2. “恩情中道易凄凉”:这里提到了“恩情”,可能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但正当这种情感最深厚之时,往往也最易感受到离别后的孤独和凄凉
范增 舞剑鸿门计不成,咸阳归路楚愁生。 子房玉斗空撞碎,柰有陈平四万金。 赏析: 范增,在《史记》中被记载为项羽的谋士,他的智勇和忠诚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范增的事迹,尤其是他在鸿门宴上的表现,成为了后世津津乐道的话题。范增的形象,既有智谋又有勇气,既有策略也有情感,是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星辰。 范增在鸿门宴上的表演,可以说是惊心动魄。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化解了一场可能的血战
北海寒深雪满天,边云漠漠汉云连。 将军不是麒麟种,争伴羝羊十九年。 注释:北海之地天气寒冷,大雪纷飞,天空中边塞的云雾弥漫,仿佛连接着汉朝的云彩。这位将军并不是什么高贵的麒麟族后代,但他却毅然选择与一群羝羊相伴度过了十九年的艰难岁月。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北海严寒的景象和将军与群羊相依为命的情景,表达了对坚守节操、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诗中的“北海寒深雪满天”形象地展现了北方边境的恶劣环境
诗句释义: 1. 汉使当年得种回 - 这里的“汉使”指的是汉武帝派遣的使者,他们从西域带回了葡萄种子。 2. 至今中国受栽培 - 指至今在中国仍然种植着这种来自异域的葡萄。 3. 秋风马乳颗颗熟 - 描述了秋天收获时的情景,果实饱满成熟的样子。 4. 正可盈缸酿绿醅 - 表示这些葡萄正好可以用来酿酒,绿色的酒液象征着葡萄的新鲜和甜美。 译文: 当年汉武帝的使者从远方带回了葡萄种子
夏圭江天霁雪图 小舟和雪载梅花,水气吹寒拂鬓华。 妙处人琴忘已久,不知乘兴到谁家。 注释: 1. 小舟和雪载梅花:描绘了一幅江边小船载着盛开的梅花,与飘落的雪花相伴的画面。 2. 水气吹寒拂鬓华:形容江水寒冷的气息吹拂着人的鬓发,增添了几分清冷之感。 3. 妙处人琴忘已久:表达了作者在欣赏这幅画时,被其中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以至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4. 不知乘兴到谁家:表示作者在欣赏完画后
燕子飞来近画檐,暮春时节雨纤纤。 注释:燕子飞来靠近画有檐的屋檐,暮春时节细雨绵绵。 杏花落尽无情绪,何处人家有酒帘? 注释:杏花落了没有心情欣赏,不知在何处人家有卖酒的酒帘。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小诗,以燕子、杏花和酒帘为意象,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绘,展现了暮春时节的宁静之美。首句“燕子飞来近画檐”描写了燕子飞近屋檐的情景,燕子作为春天的象征,飞临屋檐之上,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徐熙牡丹图的译文: 翠幄笼霞护晓寒,无人凝笑倚栏干。 玉环去后千年恨,留与东风作梦看。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牡丹图画,画面中牡丹盛开,色彩艳丽。诗人用“翠幄笼霞”形容牡丹的颜色如同霞光一样美丽,用“无人凝笑倚栏干”表达了观者对这朵牡丹的欣赏。最后两句“玉环去后千年恨,留与东风作梦看”,将这朵牡丹比作昔日的玉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留恋。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注释: 野店:野外的旅馆。 上人:僧人的尊号。 山童:山中小童子。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山中小童子不计较自己的重负,只关心能否折到梅花带雪而归的情景。全词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作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和内容进行分析。此诗的作者是朱熹,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易”为儒家五经之首,是“六艺”中的精华,因此他主张“以《易》教天下”。朱熹在《朱子语类》中提出:“读易者,须是识得个大指头来。”朱熹认为《易》之学,“至理从来无古今”,而后人删注转迷沉。朱熹在《读易详说》中提出:“遗经独抱加潜玩
注释:整个春季我都为惜春而忧愁,杜鹃的叫声让我无法停止。最是令人讨厌的是,我难以忍受这种怀乡之情,在落花风雨的五更时分最为强烈。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其中“一春多为惜春愁,无柰鹃声叫不休”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自己的内心感受。杜鹃的叫声让人无法停歇,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而“最是恶怀难着处
泽癯山嶝月明中,笔底精神擅化工。老干疏花生意在,纷纷开谢任东风。 注释1:泽:泽,水名,即今浙江嘉兴市西南的南湖。癯(qú):瘦。山嶝(dèng):山岭之间的小道。笔:指画笔。工:技艺高超的工人。老干:枯干的枝条。疏:稀疏。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描绘墨梅图的生动景象,赞美了它的顽强生命力和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寄托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首句“泽癯山嶝月明中”,描写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注释】 幽兴:深隐的情怀。回首:回顾。 红尘:尘世,人间。机:机会。 云山应不负心期:云山不会辜负自己的愿望。 晚来:傍晚。清溪:清流的小溪。 散步:漫步。 长歌:高声唱。 觅:寻找。紫芝:指灵芝。 【赏析】 《幽兴》是南宋诗人陆游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傍晚时分,漫步于清流小溪之上,一边吟咏长歌一边寻觅灵芝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然和高洁生活追求的美好愿望。
【注释】 幽居:隐居生活。柏子香:柏树的香气。黄庭:道家经典著作《黄庭内景经》的简称,指修炼的法门。闲:无事之时。写:书写。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幽居中的生活情趣,表现了诗人恬淡、宁静的生活态度。首句“幽居无事总忘形”,点出了诗人的隐逸生活;第二句“草绿柴扉昼不扃”,写出了诗人的闲适生活;第三句“柏子香消清昼永”,写出了诗人的超脱生活;第四句“闲凭琴几写黄庭”,写出了诗人的修炼生活
【注释】 惠连:南朝宋谢惠连,善作文章,曾梦见洛神。 清圆:指诗歌的意境清新圆熟。 袖里应无笔似椽:比喻自己的文才不及古人。 【赏析】 此诗首联写诗人对惠连梦中见洛神的羡慕;颔联自谦,说自己年岁日长,才华不进;颈联自比,言自己才能不及古人,故袖中无笔。 全诗以“幽兴”为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和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