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壑寒萧森,千章树苍老。
溪锦新织成,云文初脱稿。
茅屋倚幽丛,鹿麋卧深草。
呼童扫绿苔,晏坐听黄鸟。
江山如有情,展卷舒怀抱。
囊琴为寻幽,不辞涉深窅。
疏林间红叶,远远出山杪。
烟霭互吐吞,恍若笼轻缟。
从来赵王孙,胸次有三岛。
置之青玉几,云雾时旋绕。
变幻为虎踞,光怪凝龙矫。
只此一洞天,愈探愈不了。
山形虽浑成,石貌实妍巧。
宛然山阴游,万状难分晓。
骨力故清奇,因知得名早。

【注释】

1、赵仲穆:作者自称。

2、秋山访友图:描绘秋天的景色,以山水画的形式来表达作者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3、萧森:形容山林间寂静而深远的景象。

4、千章树:形容树木众多。

5、溪锦新织成:指溪边新编成的锦缎。

6、云文初脱稿:比喻云雾缭绕的景象如同一幅未完成的画作。

7、茅屋:指简陋的房屋。

8、幽丛:幽静的丛林。

9、晏坐:安静地坐着。

10、江山:这里指美丽的自然景色。

11、展卷舒怀抱:展开卷轴舒展胸怀。

12、囊琴:把琴放在口袋里。

13、为寻幽:为了寻找幽静的地方。

14、不辞涉深窅:不辞辛苦深入山里。

15、疏林间红叶:疏树林中夹杂着红色的树叶。

16、烟霭互吐吞:指烟雾缭绕,时而吐时而吞的景象。

17、笼轻缟:形容轻薄透明。

18、赵王孙:指作者的好友。

19、置之青玉几:将作品放置在青玉案上。

20、云雾时旋绕:云雾缭绕时隐时现。

21、虎踞:形容山峰险峻。

22、龙矫:形容山势弯曲如龙。

23、一洞天:即一片仙境。

24、愈探愈不了:越探索越觉得深不见底。

25、骨力:指山石的质感和力度。

26、妍巧:形容山石的美丽和精巧。

27、宛然:好像。

28、山阴游:在山阴游玩。

29、万状难分晓:形容景色千变万化,难以分辨。

30、清奇:形容山石的形态奇特。

31、因知得名早:因为知道山石的美质而得名。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全诗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万壑寒萧森,千章树苍老”,描写了山谷之间寒气逼人的景致,以及树木苍老挺拔的姿态。这句诗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幽静、古朴的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第二句“溪锦新织成,云文初脱稿”,则进一步描绘了溪边的美景。这里的“溪锦”指的是溪边新编成的锦缎,而“云文”则是指云雾缭绕的景象。两句诗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接下来的句子分别描述了不同的景象:“茅屋倚幽丛,鹿麋卧深草”,“呼童扫绿苔,晏坐听黄鸟”。这些句子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度时光的情景,以及他们欣赏自然美景的悠然自得。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在第四句“江山如有情,展卷舒怀抱”中,诗人将自然景色比作有情感的人,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也更能打动人心。

接下来的诗句继续描绘了自然景色:“囊琴为寻幽,不辞涉深窅”,“疏林间红叶,远远出山杪”,“烟霭互吐吞,恍若笼轻缟”,“从来赵王孙,胸次有三岛”,“置之青玉几,云雾时旋绕”。这些句子描绘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

在最后两句“只此一洞天,愈探愈不了”,“山形虽浑成,石貌实妍巧”,“宛然山阴游,万状难分晓”,“骨力故清奇,因知得名早”中,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这四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拟人化的手法,使整首诗更加丰富多彩,富有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