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昔隐江汉间,垂纶苍波弄白日。
千山桃叶起春讴,万顷芦花涌秋色。
适兴偶拂珊瑚光,岂谓渭滨终得璜。
未央奏策动天子,四海籍籍传文章。
至今亭子松阴古,矶上苍苔长膏雨。
经纶事竟寻旧游,愿逐茶烟渡湘浦。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黄庭坚的《题宋诚夫尚书垂纶亭》。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译文:
尚书曾隐居在江汉之间的山林,他在那里垂钓于苍茫的水波之上,享受着白日的宁静。
千山万水间桃叶飘香,如同春天的歌声;万顷芦花盛开,呈现出秋天的颜色。
偶尔拂去身上的珊瑚光,却没想到最终能在渭滨获得美名。
未央殿上呈献奏策,惊动了天子;四海之内传诵他的文采。
至今垂纶亭依然古色古香,矶上长满了青苔。
经纶济世之事终寻旧游之地,愿随茶烟渡过湘浦。
注释与赏析:
诗一:
- 尚书:此处代指宋诚夫,一位曾任尚书之职的人。
- 隐江汉间:隐居在江汉之间,即长江和汉江流域,指的是宋诚夫曾经隐居的地方。
- 垂纶:钓鱼,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雅兴,也象征着退隐生活。
- 苍波弄白日:在碧波中垂钓,享受着白日的宁静,描绘出一幅清幽宁静的画面。
诗二:
- 春讴:春天的歌声,比喻生机盎然的景象。
- 秋色:秋天的色彩,常用来描述秋天的美丽景色。
诗三:
- 适兴:随着兴趣或兴致而来,随意而行。
- 珊瑚光:这里可能指钓鱼时水中鱼儿上钩的情景,或者是光线照射在水中形成的光泽。
- 渭滨: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渭河流域。
- 终得璜:终于得到了一块美玉,这里比喻得到名利或者成就。
诗四:
- 未央:未央宫,汉代宫殿名,位于今天的西安市南郊。
- 动天子:惊动了天子,意味着他的奏策非常有影响力。
- 四海籍籍传文章:四海之内(天下)传诵他的文采,形容名声远播。
- 亭子:垂纶亭,宋诚夫所建的亭子。
- 松阴:松树的阴凉之处,通常指亭子的四周环境。
- 膏雨:雨水滋润万物,用来形容垂纶亭四周环境的优美。
诗五:
- 经纶:治理国家大事的能力。
- 寻旧游:寻找过去的朋友或过去的游乐场景。
- 茶烟:泛指品茶时升起的烟气,常用来形容悠闲自在的氛围。
- 湘浦:湖南的一条河流——湘江,湘江以长沙为入江口,向东流至洞庭湖。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通过描绘宋诚夫尚书垂纶亭的风景和经历,展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诗中通过对山水、季节、人物活动等元素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宁静致远、充满诗意的意境。诗中的“钓”不仅是动作,更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于官场的厌倦和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在诗尾得到升华。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怀和时代风貌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