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到治平,青山历历记吾曾。
花因百五有孤注,寺过十三无一僧。
云影长昏天外日,榆烟谁换佛前灯。
新安山水依然在,不为空门管废兴。
【注释】:
二十年前到治平,青山历历记吾曾。 —— 二十年前,我到过这里(治平寺)。青山历历在目,还记得我曾经来到这里。
花因百五有孤注,寺过十三无一僧。 —— 寺庙因为缺少资金和人员而荒废。
云影长昏天外日,榆烟谁换佛前灯。 —— 云彩遮蔽了天空的太阳,榆树燃起了烟雾来更换佛前的油灯。
新安山水依然在,不为空门管废兴。 —— 虽然寺庙被废弃,但新安的山水依然美丽,不会因寺庙的兴衰而被影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曾经的故地——治平寺的怀念之作。诗中描述了寺庙因资金和人员不足而荒废的情况,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信心。
首句“二十年前到治平,青山历历记吾曾。”回忆了过去二十年前来到治平寺的情景,青山依旧在目,仿佛就在昨日。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美好记忆。
接着第二句“花因百五有孤注,寺过十三无一僧。”描绘了寺庙因为缺乏资金和人员而荒废的现状,只有一些孤零零的僧人守着空荡荡的寺庙。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寺庙繁荣景象的感慨。
然后第三、四句“云影长昏天外日,榆烟谁换佛前灯。”描述了寺庙周围的景色。由于缺乏资金和维护,寺庙周围的环境也显得有些荒凉。最后一句“新安山水依然在,不为空门管废兴。”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山水的美丽和坚韧的信念,无论寺庙是否被废弃,家乡的山水都依然美丽,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通过描绘寺庙的荒凉景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如寺庙的衰落与国家的动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