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兰庭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字胥石,生于清世宗雍正八年(1729年),卒于仁宗嘉庆六年(1801年),享年七十二岁。他以文学成就著称,尤其在史学方面有深厚造诣。
吴兰庭的诗作多表现出苍深清健的风格。他的诗歌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艺术形式也多样,既有咏史抒怀之作,又有描绘自然山水之美的佳作。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还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在《南霄草堂集》中,收录了大量反映他个人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的作品,其中不乏感人至深、引人深思的篇章。
吴兰庭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字胥石,生于清世宗雍正八年(1729年),卒于仁宗嘉庆六年(1801年),享年七十二岁。他以文学成就著称,尤其在史学方面有深厚造诣。
吴兰庭的诗作多表现出苍深清健的风格。他的诗歌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艺术形式也多样,既有咏史抒怀之作,又有描绘自然山水之美的佳作。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还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在《南霄草堂集》中,收录了大量反映他个人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的作品,其中不乏感人至深、引人深思的篇章。
雀鼠谷 土炕冷无烟,夜分气凄恻。 启户整行装,一庭霜月白。 跨马行数里,依稀见曙色。 迤逦冠雀津,夹立积铁壁。 汾流出中间,束缚益荡激。 阁道亘崖半,偪仄瞰不测。 前驱振金铃,后骑蹑其迹。 登降递隐见,不离一水侧。 我生阅奇险,剑栈曾未识。 心揣将无同,顾步丧精魄。 造物何恢恢,设此观人力。 古来几雄才,长驱遂奋戟。 废兴迭相倚,所恃非阻厄。 行客独踌躇,蹙蹙安所迫。 赏析
注释: 过文石山房有感牧园先生 安昌弦管最风流,池馆荒凉几度秋。 岂有虎贲怜北海,空余马策恸西州。 他年国士谁青眼,此日书生已白头。 瓠落自惭知遇厚,一尊重与酹松楸。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抒发了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 首联“安昌弦管最风流,池馆荒凉几度秋。”描述了安昌弦管的辉煌和池馆的荒凉,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英雄的消逝。这两句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历史的画面
韩信岭 韩信岭,位于中国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这里曾经是古代的交通要塞,历史上有许多文人骚客在此游览,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句。这首诗就是其中一首。 译文: 韩信岭 沿着一条小路走上陡峭的山坡,崖壁就像环卫一样守护着我们。 走一段路就渐渐变得幽暗起来,仿佛进入了一个长长的走廊内。 太阳在天空中运行,但中午和黄昏的区别已经不明显了。 山峦重叠,树木丛生,岩石堆积如积块般密集。 突然
吴兰庭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字胥石,生于清世宗雍正八年(1729年),卒于仁宗嘉庆六年(1801年),享年七十二岁。他以文学成就著称,尤其在史学方面有深厚造诣。 吴兰庭的诗作多表现出苍深清健的风格。他的诗歌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艺术形式也多样,既有咏史抒怀之作,又有描绘自然山水之美的佳作。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还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在《南霄草堂集》中
李若琳,字淇筼,贵州开州人。 举人。 清道光十七年(1837)五月二十九日,以漳浦知县署台湾府抚民理番海防粮捕通判。 曾任噶玛兰厅员,负责清釐地亩工作。 十八年(1838)正月二十四日卸任,补澎湖通判。 〖参考萨廉《噶玛兰厅志》〈职官〉,台银本。 〗(施懿琳撰) 生卒年:?-
清代诗人李嘉乐字宪之,是光州人。 李嘉乐的生平经历颇为丰富,他于同治癸亥年中进士,后改任庶吉士,并在仕途上逐步晋升,最终担任江西布政使。作为一位官员和诗人,李嘉乐的作品集中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其中,《齐鲁游草》是其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吴兰庭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字胥石,生于清世宗雍正八年(1729年),卒于仁宗嘉庆六年(1801年),享年七十二岁。他以文学成就著称,尤其在史学方面有深厚造诣。 吴兰庭的诗作多表现出苍深清健的风格。他的诗歌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艺术形式也多样,既有咏史抒怀之作,又有描绘自然山水之美的佳作。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还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在《南霄草堂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