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千杯不醉人,清光压倒洞庭春。
携行可用紫丝络,渴饮不烦乌角巾。
摇动革囊成酝酿,封藏花盎作逡巡。
坐中一混华夷俗,或有豪吞似伯伦。

诗句注释及赏析

  1. “漫说千杯不醉人”:这句表明,尽管有人声称能喝千杯而不醉,但实际上诗人对此并不感到惊讶。这里的“漫说”意味着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而“不醉人”暗示了诗人对这种夸张的说法持怀疑态度。

  2. “清光压倒洞庭春”:诗人用“清光”和“洞庭春”来形容酒的清澈明亮,以及它带来的清新感觉,甚至让春天的景色相形见绌。这表达了酒的纯净和美好,同时也可能暗指酒的品质超越了自然美景的简单对比。

  3. “携行可用紫丝络”:这句话描述的是携带方便的特点,使用紫丝络来包装,可能是为了方便携带或保护珍贵的酒具。

  4. “渴饮不烦乌角巾”:虽然口渴需要喝酒,但是诗人强调了无需麻烦地更换装束,即不需要更换为饮酒专用的服饰(如乌角巾),显示酒可以使人暂时忘记其他烦恼。

  5. “摇动革囊成酝酿”:通过摇晃袋子(革囊)来模拟酒的自然发酵过程,形象化地表达了酒的酿造过程。

  6. “封藏花盎作逡巡”:用封存的花盎来比喻封存好的酒,同时“逡巡”暗示了饮酒的谨慎和享受过程。

  7. “坐中一混华夷俗”:在饮酒的过程中,诗人感受到了来自不同背景的人的交融与和谐,体现了一种超越种族和文化差异的社交氛围。

  8. “或有豪吞似伯伦”:引用了古希腊诗人罗宾斯·伯伦的形象,形容有豪放的饮酒者,就像他那样豪饮。这里不仅描述了饮酒的情景,还隐含了对古人饮酒文化的赞美。

  9.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品酒的场景,传达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心灵自由的意境。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酒的同时,也体会到诗人内心的豁达和超然。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是一首表现酒文化和文人雅兴相结合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