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公招隐处,宿我上方云。
夜永地祇出,谷虚天籁闻。
挑灯过雁尽,得句晓窗分。
不寐关何事,幽栖意自欣。

宿东林寺

远公招隐处,宿我上方云。

夜永地祇出,谷虚天籁闻。

挑灯过雁尽,得句晓窗分。

不寐关何事,幽栖意自欣。

译文:
在东林寺的远方,是远公隐居的地方,我在这里住宿,就像在天空中一样自在。
夜晚漫长,月亮从山后露出头来,山谷中的回声如同天籁之音。
挑亮油灯,穿过一群飞过的大雁,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诗句,早晨醒来时,将诗句分成几部分分享。
不睡觉的原因是什么?我只是感到内心宁静和满足,因为这是我向往的生活方式。
注释:

  1. 宿东林寺:住宿在东林寺。
  2. 远公招隐处:远公(慧远)是中国佛教史上最著名的高僧之一,他选择在深山之中建立寺庙,过着隐居的生活。这里指东林寺是他隐居的地方。
  3. 上方云:在高处的云彩之下。
  4. 地祇:地神。
  5. 谷虚天籁闻:山谷中的回声仿佛是从天上传来的声音。
  6. 挑灯:点着油灯。
  7. 雁尽:一群飞过的大雁已经全部消失。
  8. 得句:找到一句合适的诗句。
  9. 晓窗分:早上醒来时,将诗句分成几部分。
  10. 不寐:睡不着。
  11. 关何事:为什么。
  12. 幽栖:远离尘世的隐居生活。
    赏析:
    这是一首写于东林寺的诗篇。诗人表达了自己在东林寺的所见所感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满足。首句以远公为引,点明了地点;二句描绘了夜深人静、月升山后的宁静景象;三句则通过“地祇出”和“天籁闻”两个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悟;四句展现了诗人用油灯照亮夜晚,寻找诗句的情景;五句表达了诗人因找不到满意的诗句而失眠,但最终因为内心的平静而入睡;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满足,强调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快乐。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感悟,也展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