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江滨路,跫然客里声。
依稀认维梓,邂逅共班荆。
邑里今安否,亲交半死生。
松楸十年泪,和酒对君倾。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此诗前四句写“郊行遇乡人”,诗人在郊外的旅途中偶遇了故乡的人。后四句写与乡人的相会,表达了对故里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本题考查分析诗句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时,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其表达作用即可。如:“江滨路”:指作者当时所经过的荒凉的江南一带道路。“客里声”:指乡音,即故乡口音。“维梓”:指故乡的树木,也指故乡之人。“班荆”:《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襄阳耆旧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七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班荆”即指诸葛亮,也借指友人。“亲交半死生”:意思是说,由于战乱的缘故,自己和乡亲们有生死之分。“松楸”:指坟墓。“十年泪”:指作者在战乱之后,流落他乡,思念故园而作的哀伤之泪。
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注意结合诗句内容及注释加以理解。如“邑里今安否?亲交半死生”的意思是说:如今家乡的情况还好吗?我的亲朋和好友多半都死了!这两句是诗人对战乱中人民遭遇的同情。“亲交半死生”中的“半死生”用来形容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十年泪”是说作者在战乱之后,流落他乡,思念故园而作的哀伤之泪。
【答案】
郊行遇乡人
乱后江滨路,跫然客里声。
依稀认维梓,邂逅共班荆。
邑里今安否,亲交半死生。
松楸十年泪,和酒对君倾。
译文:
战乱之后,我行走在长江边上的路上,听到了久违的客乡的声音。依稀间,我认出了你,我们曾经一起种过树的地方,我们曾一起攀爬着树枝,相互问候。如今,故乡的亲人是否平安?我的亲友,他们大多都已经死去。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的作品,作于唐肃宗至德年间(756-758)。诗人在途中遇到了多年未见面的老友高适,两人久别重逢,感慨万分,写下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