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柳连营地,高风昨夜秋。
叟兵擐甲叹,中妇寄衣愁。
白骨闺犹梦,黄丁籍已收。
江南穷巷士,抵掌说封侯。
诗句解读:
- 细柳连营地 - 此句形容营区周围环境,可能是指军营四周长满了细长的柳条,形成了一个整齐的营地。
- 高风昨夜秋 - 这句描述的是夜晚的秋风,可能给人一种凄凉、萧瑟的感觉。
- 叟兵擐甲叹 - “叟兵”可能指的是年老的士兵,而“擐甲”是穿上盔甲的意思。这里的“叹”,表达了他们对于战争的无奈和悲伤。
- 中妇寄衣愁 - “中妇”指的是军中的妻子。这里妻子因为丈夫在外征战,无法回家,所以感到深深的忧虑和不安。
- 白骨闺犹梦,黄丁籍已收 - “白骨”和“黄丁”都是指战死的士兵。这句话表达了虽然家中还保留着战争留下的痕迹(如白骨和黄丁),但战争已经结束,家中恢复了平静。
- 江南穷巷士,抵掌说封侯 - “江南”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在的地区或者是他想象中的某个地方。这里的“穷巷士”可能指的是生活在边远地区的贫苦读书人。而“抵掌”是形容两人谈话时手掌相抵,形象地描绘了他们交流的场景。最后的“说封侯”则表明了他们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译文:
细柳连营夜未央,高风拂面秋意凉。
老将挂甲叹息声,妻子忧心寄衣囊。
白骨尚存家门前,黄丁册已收归仓。
江南书生共抵掌,望君封侯梦不忘。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与深情的人物描绘,展现了一幅战争结束后的宁静图景。首句通过“细柳连营地”和“高风昨夜秋”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通过“叟兵擐甲叹”和“中妇寄衣愁”,表现了战争对士兵和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以及他们内心的痛苦与无奈。然而,在诗的后半段,通过“白骨闺犹梦,黄丁籍已收”,展现了战后的和平与宁静,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望。最后,“江南书生共抵掌,望君封侯梦不忘”两句,既表现了诗人自身的志向和抱负,也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对比描绘,传达了对和平岁月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