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参军事久无功,宜黜而升愧在中。
揽辔登车宁有是,过家祭灶略相同。
送人万里鸥波白,回首千山骑火红。
待得故园高卧日,诸君剑佩一时东。
【注释】
①节:指节度使。
②中:这里指朝廷。
③过家祭灶:古代风俗,离家在外的人过年回家祭祀。
④骑火红:形容战马奔跑时尘土飞扬的景象,也比喻战争。
⑤故园高卧日:指在故乡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⑥剑佩:指代官服和宝剑,是官员的仪仗。东:指向东去,即出京赴任。
【译文】
长期担任军职却无建树,应该降职而升迁有愧于中朝。
登车揽辔,难道真的会有这种情形?回家祭灶,与外出征战的情形大致相同。
送行之人,万里长空,鸥鸟翻飞;回首千山,战马如火,气势磅礴。
等到我在故园里高卧之日,各位都成为一方之主。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同僚的惜别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富有生活气息。
首句“来参军事久无功,宜黜而升愧在中”,说参军多年却无所作为,应该降职而升迁有愧于朝廷。诗人用反语表达自己的愤懑之情。
第二句“揽辔登车宁有是,过家祭灶略相同”,“揽辔登车”典出《晋书·谢安传》,说谢安被召为吏部尚书,到吏部任职,他手执马鞭,登上车子,从容自若,不慌不忙,别人以为他不称职,只有王羲之知道他的才干。此处用来比喻自己虽受委屈,但并不气馁。
第三、四句写送别的场面。“过家祭灶略相同”,“过家”即归家。作者以民间习俗作比,说自己虽然身离家乡,但内心与家人的情感并没有两样,只是没有像家人那样祭灶而已。
最后两句“送人万里鸥波白,回首千山骑火红”,是送别时的豪言壮语,也是作者对自己将来报效国家的信心和决心的最好证明。诗人以雄浑的笔墨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送别画卷,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之情及报效祖国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