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园矗层台,宛在江之曲。
何年植琼树,粲粲纷在目。
美人芙蓉裳,超遥处空谷。
时登月中观,玩此枝上玉。
幽芳忽吹来,妙契心自足。
维皇岂虚畀,真意盖有属。
夜阑耿无眠,霜霰天地肃。
寥寥翠禽语,葱昽晓光旭。
注释:
寄题天与清香台——把“天与”的清香台作为题目。
芳园矗层台,宛在江之曲——美丽的花园矗立着层层高台,好像在江边的弯曲地带。
何年植琼树,粲粲纷在目——什么时候种下了像玉一样晶莹剔透的梧桐树,它们灿烂夺目,让我目不暇接。
美人芙蓉裳,超遥处空谷——美丽的女子穿着像芙蓉花一样的裙子,她独自站在幽静的山谷之中。
时登月中观,玩此枝上玉——时常登上月亮之上,欣赏这树枝上像玉石一般晶莹的桂花。
幽芳忽吹来,妙契心自足——忽然闻到一股清新的花香,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满足。
维皇岂虚畀,真意盖有属——难道皇帝真的白白赐予了吗?真正的意义是另有所指。
夜阑耿无眠,霜霰天地肃——夜晚已经过去,但仍然无法入睡。天空和大地都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寥寥翠禽语,葱昽晓光旭——稀疏的翠鸟啼声,明亮的阳光照耀着清晨的景色。
赏析: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芳园中的层层高台仿佛在江边的弯曲地带矗立,美丽而神秘。诗人用“宛在江之曲”来形容这一景象,表达了他对这片美景的深深喜爱。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了人的内心世界。诗人描述了他在月光下欣赏桂花的情景,感受到了桂花的美丽和芬芳。这里,诗人通过桂花的形象,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
诗歌的重点并不在此。诗人接下来转向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他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喜悦和满足。这种感觉似乎来自于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他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和谐的世界之中。
这种宁静并没有持续太久。诗人突然被一阵花香唤醒,他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愉悦和满足。这种感觉似乎来自于一种对美的感知能力,他能够感受到自然界中那些细微而美好的事物。
诗人回到了现实,但他的内心依然充满了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他继续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中徜徉,享受着这份宁静和美好。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美的深深热爱和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