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霭冥迷风暴烈,雷霆击薄雨滂沱。
十围大树相随压,百丈神龙竞逐过。
潢潦骤增疑漫海,溪流直立似县河。
天威未霁诚当惧,冠服兢兢念靡它。
【注释】
七月十四日:农历的七月十六。
书事:书写事情。
冥迷(míng mí):昏暗不明。
风暴烈:狂风暴雨。
十围:指树木高耸的样子。
百丈:指树木高耸的样子,一丈等于十尺。
潢潦(huáng lǎo):洪水泛滥。
湍(tuān)流:急流。
立:直立。
县河:地名,在河南。
未霁(yì):云气还没有散去。
冠服:官服。兢兢(jīng jīng):小心谨慎貌。
【赏析】
这首小诗写于唐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当时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诗人被朝廷贬往渝州(今重庆市),途经巫山时写下此诗。全诗描写了当时大水暴发,风狂雨猛的景象。
首句“云霭冥迷风暴烈”写云雾弥漫,狂风暴雨。第二句“雷霆击薄雨滂沱”写雷声隆隆,大雨倾泻,如泼似倒。第三句“十围大树相随压”写树大招风,狂风暴雨使十围大的大树也摇摇欲坠。第四句“百丈神龙竞逐过”,写百丈高的龙也争相渡过汹涌的洪水。第五句“潢潦骤增疑漫海”,写大雨使潢潦暴涨,洪水如海,势不可挡。第六句“溪流直立似县河”,写大水把溪流都冲成直路,好像要与黄河媲美似的。最后一句“天威未霁诚当惧,冠服兢兢念靡它”,写诗人虽然身在巫峡之中,但心悬朝廷,时刻警惕着战乱尚未平息的危险形势,担心朝廷有变。因此,他在赴任途中非常小心地穿戴好官服,不敢放松戒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