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虞邈以远,禹汤亦悠悠。
周辙一东狩,王纲遂漂流。
春秋更五霸,日日寻戈矛。
陵夷逮七国,斯民益无聊。
战血满沟堑,杀星入云霄。
商君佐嬴秦,变法开田畴。
积强至六世,虎视吞诸侯。
宰割天下地,郡县罗九州。
焚香任法律,儒士咸虔刘。
汉皇起丰沛,三尺诛民雠。
开基四百年,烈烈壮鸿猷。
惜哉英明主,不学遗远谋。
一时侩狗徒,赞业非伊周。
遂使皇王政,废堕不复修。
此机一以失,馀恨空千秋。
【注释】
- 感兴:即“感兴诗”,是汉乐府民歌体裁。
- 唐虞邈以远,禹汤亦悠悠:唐尧和虞舜的时代遥远了,夏朝的君主禹和商朝的君主汤也过去了很长时间。
- 周辙一东狩,王纲遂漂流:周代的道路只向东走一次,但周王室的统治已经飘荡不定。
- 春秋更五霸,日日寻戈矛:春秋时期经历了五个霸主,每天都寻找战争的工具。
- 陵夷逮七国,斯民益无聊:随着战乱的加剧,到了战国时期,人民的生活更加困苦。
- 战血满沟堑,杀星入云霄:战场上血流满了沟渠,杀戮如同天上的星星一样无处不在。
- 商君佐嬴秦,变法开田畴:商鞅辅佐秦国进行变法,改革了田地的管理方式。
- 积强至六世,虎视吞诸侯:秦国逐渐变得强大,最终能够吞并其他诸侯国。
- 宰割天下地,郡县罗九州:秦国将天下的土地分割开来,建立了郡县制,控制了整个中国。
- 焚香任法律,儒士咸虔刘:秦始皇焚毁了儒家的经典书籍,使儒家学者感到恐惧。
- 汉皇起丰沛,三尺诛民雠:汉朝的皇帝在丰沛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势力,用法律来执行刑罚。
- 开基四百年,烈烈壮鸿猷:汉朝建立已经有四百年了,它的政策和措施都非常伟大。
- 惜哉英明主,不学遗远谋:可惜汉朝的皇帝并不具备英明的智慧,他们没有吸取古代的经验教训。
- 一时侩狗徒,赞业非伊周:当时的一些权臣都是些谄媚的小人,他们的事业并不是像伊尹和周公那样的伟业。
- 遂使皇王政,废堕不复修:最终导致国家的政策和制度废弃而无法复兴。
- 此机一以失,馀恨空千秋:一旦失去了这个机会,剩下的遗憾只能让后人在千秋万代之后去感叹。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秦汉两朝兴衰更迭的历史诗歌。全诗共分为十句,每一句都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反映一个历史事件,最后总结出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首二句点明时代背景,唐尧、虞舜的时代已过去很久,而夏桀、商纣也早已成为历史;周王朝虽然曾经辉煌过,但如今也已不复存在。这两句既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又暗示了接下来将要描述的历史事件。
三、四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周王朝的命运。周王朝的道路仅在东方留下了痕迹,而周王朝的统治却已经荡然无存。这一比喻形象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接着诗人又描述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局面。在那个时期,各国之间频繁交战,争夺领土和霸权。这种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灾难。这一部分描写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局势和人民的苦难生活。
五、六两句转入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一个多事之秋,各国为了争夺利益纷纷发动战争。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中,各国的统治者们不得不时刻关注着战争的动向,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伟业以及他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秦始皇通过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国家得以安定下来。他还下令修建了万里长城、灵渠等宏伟工程,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改革措施也逐渐失去了效力。汉初的统治者们在继承了秦朝制度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例如,如何应对匈奴的威胁、如何恢复和发展经济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统治者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才能解决。
这首诗通过对秦汉两朝兴衰更迭的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人民所遭受的痛苦和灾难。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不断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