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中看。记昔日淮山隐隐,宛若虎踞龙盘。下樊襄、指挥湘汉,鞭云骑、围绕江干。势不成三,时当混一,过唐之数不为难。陈桥驿、孤儿寡妇,久假当还。
挂征帆、龙舟催发,紫宸初卷朝班。禁庭空、土花晕碧,辇路悄、呵喝声乾。纵余得西湖风景,花柳亦凋残。去国三千,游仙一梦,依然天淡夕阳间。昨宵也、一轮明月,还照临安。

【注释】

静中看:在安静的时候仔细观看。

淮山隐隐:淮水之山隐隐约约,即指淮阴。

下樊襄:樊襄是楚地的地名,这里指湖北一带。

鞭云骑:指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事。

势不成三,时当混一:指宋朝统一中国的局面已经形成。三是指五代十国的纷乱。

陈桥驿、孤儿寡妇,久假当还:陈桥驿是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的地方。“孤儿寡妇”指宋太祖及其部下。“久假不还”指赵匡胤以黄袍加身,取代了后周皇帝。

紫宸初卷朝班:皇帝上朝,百官行礼。

禁庭空、土花晕碧:宫殿内空旷无物,只有土墙发黑,形容皇宫荒凉破败。

游仙一梦,依然天淡夕阳间:意思是说虽然江山易主,但朝廷的权谋斗争仍然像仙人一样变幻莫测。天淡夕阳间,形容傍晚的景色。

昨宵也、一轮明月,还照临安:昨夜的明月还是照常照亮了临安城。

【赏析】

此词写于靖康二年(1127年),当时南宋政权已建立。作者以历史兴亡为题,抒发对国事衰微和山河破碎的悲愤,以及对故国的怀念之情。全篇用赋体,叙事、抒情结合,有较强的画面感。

开篇四句,总括叙述,回忆淮阴的历史形势,暗含对南宋王朝的不满。“淮山隐显”,暗指淮阴侯韩信曾在这里建立过赫赫军功,后来却因受排挤而被杀;“指挥湘汉”,暗示南宋政权偏安一隅,不能统一中国;“势不成三,时当混一”,表明自己认为南宋政权不可能再延续下去。接着写陈桥驿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夺取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混乱局面,统一天下。最后两句又回到眼前,写自己身处异乡,仍时时怀念故国。

中间六句写景,渲染气氛。“挂征帆”、“龙舟催发”,写词人离开临安去杭州途中的情景。“禁庭空、土花晕碧”,“辇路悄、呵喝声乾”,写到达临安后的景象。“纵余得西湖风景,花柳亦凋残。”这一句既是对现实景物的描写,也是对自己处境的比喻。作者把临安比作“天淡夕阳间”的西湖,形象鲜明生动,既写出了南宋王朝偏安一隅的暗淡景象,也表达了词人的无限感慨。

结尾两句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去国三千”,暗用杜甫《哀江头》中的“去国十年犹未还”之句;“游仙一梦”,暗用张祜《宫词》中的“自从一闭风光后,多少奇逢是梦魂”的句子,表达作者思念故国的深沉感情,同时也反映了南宋政权偏安一隅的现状。“依然天淡夕阳间”,既写自己处境的艰难,也表现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关切与忧虑。

全词语言流畅,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