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宫围棘断经过,闲却秋声太液波。
风定碧帘闻禁漏,夜残银烛见星河。
仙人共对青藜杖,词客孤眠白玉坡。
弱水蓬莱三万里,不知何处月明多?
《贡闱偶成呈同院诸公》是元代诗人黄清老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释义:
- 射宫围棘断经过:
- “射宫”指的是皇宫,而“围棘”则可能是指宫中有密集的守卫或障碍。这一句描绘了宫殿的坚固和森严,暗示着考试的重要性。
- “断”字在这里可能是强调,表示这种场景是突然中断的。
- 閒却秋声太液波:
- “秋声”通常指秋天的萧瑟声音,这里可能是指秋天的落叶声或其他自然声响。
- “太液波”指的是古代皇家园林里的池塘,波光粼粼,常用来象征美好和宁静。这里可能意味着考试结束后,那种宁静和美好的感受。
- 风定碧帘闻禁漏:
- 这句中的“风定”表明风已经停歇,天气变得晴朗。
- “碧帘”指的是绿色的帘子,常用于室内装饰,这里可能指的是窗户或门上的绿色帘幕。
- “闻禁漏”是指在听到报时的鼓声。这里的“闻”是动词,表示听觉上的感受。
- 夜残银烛见星河:
- “夜残”指的是夜晚即将结束,时间已经很晚了。
- “银烛”通常指白色的蜡烛,这里可能是用来照明的。
- “见星河”中的“星河”指的是银河,是中国古人常用来比喻浩瀚如星河般的景象。
- 仙人共对青藜杖:
- “仙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指的是神仙或者超凡脱俗的人物。
- “共对”可能意味着一起面对或者交谈。
- “青藜杖”是一种古代文人使用的拐杖,可能代表着他们的学问或地位。
- 词客孤眠白玉坡:
- “词客”指的是擅长诗词的人,可能是指诗人本人或与他有相似文学才华的人。
- “孤眠”表明独自一人,没有陪伴,可能有一种孤独的感觉。
- “白玉坡”中的“白玉”可能是指玉石,象征着纯净和高雅。这里的“坡”指的是山坡,也许是指诗人所处的位置。
这首诗通过描绘考场内外的景色以及文人学士的情感生活,展示了一个文人墨客在科举考试前的喜悦、焦虑和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功名的追求以及文人对于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