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晋涵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收录于《南江诗稿》中。
邵晋涵(1743年-1796年),字与桐,号二云、又号南江,浙江余姚人。他出身于一个重视文化教育的知识分子家庭,自幼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邵晋涵在学术上的成就尤为突出,他在乾隆辛卯年考中进士,改庶吉士后授编修,历任侍讲学士等职。他的一生几乎贯穿了清朝的整个历史时期,先后担任过咸安宫总裁、国史馆提调等重要职务,对清朝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邵晋涵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收录于《南江诗稿》中。
邵晋涵(1743年-1796年),字与桐,号二云、又号南江,浙江余姚人。他出身于一个重视文化教育的知识分子家庭,自幼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邵晋涵在学术上的成就尤为突出,他在乾隆辛卯年考中进士,改庶吉士后授编修,历任侍讲学士等职。他的一生几乎贯穿了清朝的整个历史时期,先后担任过咸安宫总裁、国史馆提调等重要职务,对清朝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作答即可。“五、七月”点明了时节,即夏季;“花叶不相依,云水不相接”是写荷花的开放与凋谢,表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短暂的无奈;“故人万里余,迢迢鸿雁迹”写出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深;“不感故人怀,怨此清秋节”写出了作者因为思念而感到哀伤之情。 【答案】 译文: 五月的荷叶在池塘里盛开
秋夜作 英英西山云,霏霏被高树。 明月无余晖,飞来落何处。 江草日萧疏,江花淡容与。 想见羽衣人,乘月披云去。 即目媚芳华,孤怀感羁旅。 云中君不来,风铃夜深语。 注释: - 英英:形容山云的洁白明亮。 - 霏霏:形容山雨的细密纷飞。 - 明月无余晖:意思是月亮没有留下任何光亮。 - 飞来落何处:意思是不知这些云彩从哪里飞来,最终落向哪里。 - 江草日萧疏:意思是江边的草在太阳下显得稀疏。 -
【诗句释义】 1. 五岳挂胸前:指诗人将五岳挂在胸前,以自比。五岳指的是泰山、华山、衡山、嵩山和恒山,这五种山都位于中国,所以用“五岳”来比喻。 2. 不掩青铜镜:意思是说,胸中自有明镜般清晰的自我认知,不会因为外在的评价而改变自我形象或评价他人的行为。 3. 起看天宇光,星河长耿耿:从高处望去,看到天空明亮,星河灿烂。星河是指银河,耿耿表示明亮的样子。 4. 侠客骋雕鞍
这首诗是诗人对一位上客的赠与之作,其意在以春天的景色和自然之景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万柳堂 - 似闻春露濯灵姿:似乎可以闻到春露洗涤过花朵的姿态。 - 上客先拈白凤词:上客首先吟诵了一首像白凤凰一样优雅的诗。 似闻春露濯灵姿,上客先拈白凤词。 - 似闻: 好像、仿佛 - 春露濯灵姿: 好像能听到春露滋润着花枝的美妙声音 - 上客: 尊贵的客人 - 拈: 取、拾起 -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及语言表达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从炼词、炼句、内容、手法、感情几个方面来考虑,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青袍筇竹净无埃,万点疏花腕底开”,诗人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山人身着青色长袍,手拿筇竹杖,在竹林中悠然自得,他身边有无数朵梅花盛开着,仿佛是手腕上的花朵。这两句诗描绘了山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他的闲适和超然。 “想见铜坑风雪路
注释: 谁见灵虬布格奇,遥从雪海望迷离。 这句诗的意思是:谁能看到那灵虬(一种神异的龙)布下的格奇图案呢?远远的从雪海望去,景色让人感到迷离。 能吟空际疏花点,只有朱三十五诗。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能在空际吟咏稀疏的花点,但只有朱三十五的诗才能表达我的心情。 赏析: 《观二树山人画梅即和题画诗韵》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诗人观画后的所感。诗人首先通过“灵虬”一词,表达了自己对画作中梅花的独特看法
万柳堂 横云池馆已荒凉,衰柳今依选佛场。 细路独来寻曲涧,孤亭无主倚斜阳。 芦摇霜气飞千点,雁逼风棱并一行。 惟有西山肯留客,湿岚如画石桥旁。 注释: 万柳堂:位于北京西山一带的一个古老园林,以种植大量柳树而得名。 横云池馆:古代帝王的园林,因位于山之南侧而得名。 衰柳今依选佛场:形容昔日繁华的园林已经破败,只剩下一些衰败的柳树在选佛场(一个供人们参禅的地方)旁生长。 细路独来寻曲涧
邵晋涵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收录于《南江诗稿》中。 邵晋涵(1743年-1796年),字与桐,号二云、又号南江,浙江余姚人。他出身于一个重视文化教育的知识分子家庭,自幼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邵晋涵在学术上的成就尤为突出,他在乾隆辛卯年考中进士,改庶吉士后授编修,历任侍讲学士等职。他的一生几乎贯穿了清朝的整个历史时期,先后担任过咸安宫总裁、国史馆提调等重要职务,对清朝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沈瑜庆,字志雨,号爱苍,别号涛园,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下面将详细介绍其生平、贡献及诗作: 1. 基本信息:沈瑜庆生于1858年,卒于1918年,福建省侯官县人。他是沈葆桢的第四子,与林则徐关系亲密。他的诗风属于同光体闽派,这一流派强调形式上的规整和内容上的传统。 2. 政治生涯:在光绪十一年(1885年),沈瑜庆中举人,但会试失败。随后,他以恩荫的身份进入官场,被签分到刑部广西司行走
邵晋涵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收录于《南江诗稿》中。 邵晋涵(1743年-1796年),字与桐,号二云、又号南江,浙江余姚人。他出身于一个重视文化教育的知识分子家庭,自幼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邵晋涵在学术上的成就尤为突出,他在乾隆辛卯年考中进士,改庶吉士后授编修,历任侍讲学士等职。他的一生几乎贯穿了清朝的整个历史时期,先后担任过咸安宫总裁、国史馆提调等重要职务,对清朝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邵梅臣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 字香伯,出生于1776年或稍前(具体时间不详),祖籍浙江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他游历了楚地与滇地,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艺术方面,邵梅臣尤其擅长写意山水画,自认为得千古难传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