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三千君据鞍,海门二十我还山。
中朝使者沧江客,君得功名我得闲。
送友人使元
驿路三千君据鞍,海门二十我还山。
中朝使者沧江客,君得功名我得闲。
注释与解析:
1. 驿站绵延三千里,你骑马疾驰如飞。(驿路三千君据鞍):
- 解释:描述的是朋友前往元地(即元朝),在路途上经过的驿站非常多,且距离遥远。
- 背景:暗示了旅途的漫长和对朋友旅程的关切。
- 情感:反映了诗人的不舍和对友情的珍视。
2. 海边二十日,我则回到故乡的群山之中。(海门二十我还山):
- 解释:描述了诗人自己返回家园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归隐的愿望。
- 背景:可能象征着诗人对于官场的厌倦或追求自然生活的向往。
- 情感:透露出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渴望。
3. 朝廷中的使者,如同在沧江边徘徊的旅人,而你却有望取得功名,而我则可以享受悠闲自在的生活。(中朝使者沧江客,君得功名我得閒):
- 解释:通过比喻,将朝廷使者比作沧江边的游子,而自己的友人则有望获得显赫的功名。
- 背景:暗指当时政治环境,朝廷的使者常常需要四处奔波、应对各种任务。
- 情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祝愿,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旅途的描述,以及自身生活状态的对比,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个人生活态度的选择。诗中通过描绘不同的场景和人物,构建了一个既充满挑战又不乏温馨的旅程图景,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于不同生活选择的看法和态度。
写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反映了那个时期社会的政治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况。在当时,政治局势复杂多变,许多人为了功名利禄四处奔忙。黎括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远赴边疆的关心,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安逸生活的选择。这不仅仅是一首表达友情的诗,更是一首关于人生抉择和价值取向的诗。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经历,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