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死何须哭,偷生正可疑。
仓皇归印日,慷慨却金时。
规矩诸郎有,襟怀我辈知。
平生郭有道,消得蔡公碑。

本诗为戴表元所作《故总干潘伯可从大挽词二首·得死何须哭》。全诗如下:

落落知难久,堂堂竟不还。江湖官七品,风雨屋三间。
得死何须哭,偷生正可疑。仓皇归印日,慷慨却金时。

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翻译,并附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1. 译文
  • “落落知难久”:知道困难会长久持续。
  • “堂堂竟不还”:虽然有才能但最终未能实现抱负。
  • “江湖官七品”:在政治生涯中只是个七品官员。
  • “风雨屋三间”:生活简陋,住所只有三间房,形容贫穷。
  • “得死何须哭”:如果能够死去就没有必要哭泣了。
  • “偷生正可疑”:苟且偷生是非常可疑的。
  • “仓皇归印日”:匆忙中归还了官印,可能暗示他被迫辞去官职。
  • “慷慨却金时”:在关键时刻拒绝了金钱的诱惑。
  • “规矩诸郎有”:指官场中规矩森严,有各种约束。
  • “襟怀我辈知”:我的胸怀你们应该了解。
  • “平生郭有道,消得蔡公碑”:郭有道是我平生钦佩的楷模,不值得用蔡公的碑文来表彰。
  1. 赏析
  • 此诗反映了戴表元对友人潘伯可一生遭遇的同情与感慨。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潘伯可才华被埋没、无法施展的惋惜,以及对其晚年生活的艰辛描述。
  • “落落知难久,堂堂竟不还”通过使用“落落”和“堂堂”来形容潘伯可在困境中的坚持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对比增强了诗句的情感深度,使得读者能感受到作者对潘伯可的深深敬意。
  • “仓皇归印日,慷慨却金时”描绘了潘伯可在政治上的失意和无奈,以及他在关键时刻做出的正确决定——拒绝贿赂,保全了自己的清白。这反映了作者认为在面对道德抉择时,坚守原则比物质利益更为重要的观点。
  • “规矩诸郎有,襟怀我辈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规矩的无奈,同时也显示了自己与潘伯可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相互理解。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同僚的理解。
  • 最后,“平生郭有道,消得蔡公碑”表明诗人认为郭有道才是值得纪念和颂扬的人物,而不应该用蔡公的碑文来评价他的一生。这反映出戴表元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强调了真实功绩的重要性。

戴表元的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向读者呈现了一个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人物形象。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诗人对于正直和道德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个人品质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