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间瓦屋数弓园,旋学桑麻又一年。
村酒沾唇频得酒,山歌出口即成篇。
注释:三间瓦屋,几亩菜园,学着种植桑麻,又过了一年。村中美酒常沾嘴唇,听到山歌便出口成章。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田园生活的诗作,通过描写农村生活的美好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诗人用“三间瓦屋,数弓园”来形容自己的生活环境,既简洁又富有诗意;用“旋学桑麻又一年”来表达自己对农业的热爱和专注,展现了农民勤劳朴实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间瓦屋数弓园,旋学桑麻又一年。
村酒沾唇频得酒,山歌出口即成篇。
注释:三间瓦屋,几亩菜园,学着种植桑麻,又过了一年。村中美酒常沾嘴唇,听到山歌便出口成章。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田园生活的诗作,通过描写农村生活的美好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诗人用“三间瓦屋,数弓园”来形容自己的生活环境,既简洁又富有诗意;用“旋学桑麻又一年”来表达自己对农业的热爱和专注,展现了农民勤劳朴实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更有邻墙全处士,醉吟能泛百杯宽。 注释1:这句诗通过描写一个饮酒吟诗的全处士形象,展示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生活态度。全处士即指全真道的修行者,他们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在古代中国,饮酒吟诗往往被视为一种文化娱乐活动,而全处士的行为则体现了他对这种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赏析2:诗人戴表元通过对全处士饮酒吟诗的描述,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之中
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命运和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下面逐句进行详细解读: 第一部分:青天碎浮云,飘落随长风。 - 注释: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天空中的浮云被风吹散。 - 赏析: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引出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思绪。 第二部分:当年江海心,聚散岂谓同。 - 注释: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看法,认为朋友之间的相聚与分别,本无相同之处。 - 赏析
《九日与儿辈游中溪》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于大历元年(766)九月九日,诗人在夔府作客期间。 悠悠循涧行,磊磊据石坐。 林垂短长云,山缀丹碧颗。 蓼花最无数,照水娇娿娜。 何知是节序,风日自清妥。 群童竞时新,藕果间蔬蓏。 欣然为之醉,乌帽危不堕。 此日山中怀,孟翁不如我。 注释: 1. 悠然地沿着山涧行走,坐在巨石上。 2. 树林下飘浮着长短不一的白云
注释: 六月十三日寿陈子徽太博十首,以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为韵。 朝游剡山巅,暮戏剡山足。 英英丹霞洞,不受尘土辱。 飞仙复何许,诸子如立鹄。 酌君沧浪泉,和君紫芝曲。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寿陈子徽太博》。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诗人为陈子徽庆祝生日,表达了诗人对陈子徽的美好祝愿。 诗的开头两句“朝游剡山巅,暮戏剡山足。”描绘了诗人早晨在山顶游玩,夜晚在山下嬉戏的场景
八月十五夜,雨中微有月色。 注释:这个诗是在描述一个中秋之夜,尽管下着大雨,但月光仍然隐约可见。 雨色今夜别,映门白鲜鲜。 注释:雨水的颜色和天空的夜色形成对比,使月光显得更为明亮。 隃知万古月,自在最高天。 注释:月亮自古以来就存在,它自由地存在于高空中。 天高无阴晴,月亦无亏圆。 注释:天空很高,没有云彩遮挡,所以月亮看起来是圆的,但它本身不会因为天气的变化而改变形状。 中间隔云雾
注释: 1. 自古皆有隐,陶生隐于酒。自古以来都有隐居的生活,陶渊明选择隐居在饮酒中。 2. 炎氛四面集,一窟在北牖。炎热的空气四面聚拢,一个窝在北窗下。 3. 世人羡桃源,桃源复何有。人们羡慕桃花源,但桃花源又有什么呢? 4. 惟容醉乡徒,百世得相友。只允许那些醉乡的追随者,百世能相知相交。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祝寿诗,以陶渊明的隐逸生活为题材。诗人通过描绘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幽虫在午时鸣叫,千万声中只有蟋蟀最怨。 我心静时才能听到,每一声都来自蟋蟀的鸣叫。 匆匆忙忙道边的人,与我故作疏远。 注释:幽虫:指蟋蟀之类的小虫。 掩抑声千万:掩抑(yǎn yǐ)声千万,形容声音繁多。 风前:风前,指风吹过来的时候。 虚:这里指的是蟋蟀发出声音时没有实际的物体作为共鸣体。 憧憧:形容匆忙的样子。 道傍子:指在路边来往的人,他们与作者的关系比较遥远。 赏析
注释:五杂俎是古代的一种百科全书,斑斓衣指五彩缤纷的衣物。往复来,反哺儿,指的是父母教导孩子,就像鸟儿哺育小鸟一样。不获已,为人师,表示不得不做老师。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从无知到有知,从依赖父母到成为别人的老师。诗中的语言朴实无华,但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成长的过程,都需要经历学习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尊重和关爱父母
六月十三日,寿陈子徽太博十首以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为韵其九 炎方有朱鸟,璀璀颜色异。 土人目为凤,信尔可安致。 生雏固当奇,千岁会一至。 纷纷鸿燕期,寂寂非我事。 注释:在炎热的南方有朱红色的鸟,它们的颜色非常美丽且不同寻常。当地人把它们称为凤凰,相信你们可以将其平安地带回家。小鸡出生本身就很奇异,千岁之后也会再次出现。燕子和其他鸟儿都期待着这样的大日子,而我对此并不感兴趣。赏析
【注释】酣歌:畅饮高歌。约:邀请。待约:等待与……约定。东邻伴:邻居的伴侣。泼面晴风:指春日晴好的风。涨酒澜:形容酒水涨满杯中。 【赏析】诗是作者和邻居相邀饮酒作乐而作。从字面上来看,这首诗写的是春日宴饮的情景,但诗中的“东邻”一词,又让人联想到邻里间的和睦相处,更有一种人情味。全诗写得很平实,语言质朴无华,却有一股清流之趣
剡源田舍谁能识,只此桃源有路通。 草长岸漫渔堑北,月明人语纸槽东。 注释:剡源村边的田野,没有人能认识它。只有桃花源才有通向那里的路。草地上的野草长得很高,河岸边的小沟纵横交错,渔夫在夜里捕鱼,他们的声音从北方传来;月亮高悬天空,人们交谈着,纸槽在南边响起。 赏析:这首诗是南宋文学家戴表元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描绘剡源村边的田野和渔夫的生活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注释】 祝鸡:指祝鸡鸣。古代乡间,人们把鸡鸣作为报晓的信号,所以这里用“祝鸡”来代替报晓。 牛初:指放牛。 小立溪梁:意思是说在溪桥上站着,看打鱼。梁,即桥。 渐喜:逐渐喜欢的意思。 邻友:邻居朋友。 朋旧:旧日的同窗好友。 无书:没有书信。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和邻里友情的小诗。全诗共六句,前四句描写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景,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与邻居朋友之间深厚的感情。
诗句原文: 炊成日影三竿直,睡起溪流十尺高。 懵懂不知何岁月,山风吹白镜中毛。 注释解释: - 炊成日影三竿直:炊烟升起时,阳光照射下的地面形成的影子长达三竿。这里的“三竿”是古代长度单位,一竿约为八尺,因此三竿大约是二十四尺。这描述了早晨的景象,阳光明媚,炊烟袅袅上升,给人一种宁静温馨的感觉。 - 睡起溪流十尺高:醒来后,发现窗外的溪流已经涨得很高,水深可达十尺
舍南舍北种田郎,唱得田歌曲曲长。 莫学傍村游侠辈,茜红抹额臂擎苍。 注释:在舍南舍北的田地上,种田的小伙子们正在唱歌。他们的歌声悠扬而持久。请不要学那些在村里游荡的侠客,不要涂抹着红色头巾,手臂上扛着苍老的树木。 舍南舍北种田郎,唱得田歌曲曲长。 释义:在舍南舍北的田地上,种田的小伙子们正在唱歌。他们的歌声悠扬而持久。 舍南舍北种田郎,唱得田歌曲曲长。 莫学傍村游侠辈,茜红抹额臂擎苍。 释义
九日在迩索居无聊取满城风雨近重阳为韵赋七诗以自遣 穷人忧夜长,壮士惜日短。 重九俗所欣,我意乃迩懒。 岂无解忧酒,累酌不能满。 东园富诗材,红实垂纂纂。 【注释】: 九日 :指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迩:近。 索居:独居。 懒:怠惰。 岂:难道。 解忧酒:消愁的酒。 纂纂(zuàn):形容多而下垂的样子。 赏析: 《九日登高》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此诗写自己于重阳节这天登高时的所见所感
诗句释义与译文及注释: 1. 九日在迩,索居无聊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因远离家乡,在异地居住而产生的寂寥之情。"九日"通常指重阳节,而"索居无聊"则描绘了诗人因孤独而感到的空虚和无聊。 2. 取满城风雨近重阳为韵赋七诗以自遣 - 这里提到“取满城风雨”可能是指秋天的景象或天气,而“重阳”则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别称。诗人选择在这个季节里创作诗歌,是为了排解自己内心的忧愁和寂寞。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