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明朝过,何从托此身。
不堪垂老日,翻作负羁臣。
四海无知己,长涂惟见君。
明朝分别处,草木为谁春。
【赏析】
《岁暮留别》,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王昌龄由江宁(今南京)赴岭南桂阳为官。在江上与友人依依惜别,写了此诗。诗中抒发了作者的离别之情和对友人的眷念之意。
“五十明朝过,何从托此身。”首联写诗人即将告别友人,但又不能明言,只能托辞说还有五十年的时光可活,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完成此行。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无奈。
“不堪垂老日,翻作负羁臣。”颔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担忧之情。他担心自己在垂老之年无法完成此行,辜负了朋友的期望和自己的责任。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以及对友人的深深眷恋。
“四海无知己,长涂惟见君。”颈联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之感。他感叹自己虽然身处四海之内,却没有一个知己可以相依相伴;只能在漫长的旅途中见到你一面而已。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孤独的感慨。
“明朝分别处,草木为谁春。”尾联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草木为比喻,表达了自己的离愁别绪。他认为,无论何时何地,都无法忘记这次离别的情景,因为那是我们生命中最难忘的时刻之一。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无奈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友情变得越来越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