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秋救边急,喧呼闻点兵。荒城接沙漠,群马尽嘶鸣。
荷戟者谁子?赢粮将远征。借问何所之?天骄窥汉城。
西奔丁零塞,北走单于庭。穷冬冰雪交,殊方不可行。
骨肉两决绝,悲极哭无声。怯卒当劲虏,投鱼饫长鲸。
已分沙场死,暴骨无完形。驱车舍之去,不忍听此声。
圣人御宇内,早使太阶平。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感怀八首
- 时秋救边急,喧呼闻点兵。荒城接沙漠,群马尽嘶鸣。
- “感怀八首”:表达对边防的感慨和思考。
- “时秋”:指秋天,季节特征。
- “救边急”:紧急救援边疆。
- “喧呼”:大声呼喊。
- “点兵”:召集士兵。
- “荒城接沙漠”:荒芜的城市与沙漠相连。
- “群马尽嘶鸣”:战马全部发出嘶鸣声。
2. 译文
- 当秋天来临,边疆急需援军时,我们听到了士兵的喊叫声。荒凉的城堡紧邻茫茫的沙漠,战马全都在嘶叫。
3. 赏析
- 背景分析:这首诗反映了边疆战事紧张、环境艰苦的情境,以及士兵的士气和心理状态。通过描绘边疆的自然景观和士兵们的行动,诗人表达了对国家边疆安全的担忧以及对士兵们英勇牺牲的敬意。
- 情感表达:诗中的“喧呼”和“嘶鸣”传达了士兵们紧张和激动的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未来任务的忧虑和不安。
- 象征意义:荒城和沙漠的象征可能代表了国家的边疆地区以及这些地区的艰难处境。而“群马尽嘶鸣”则可能象征着士兵们对战斗的渴望和对胜利的追求。
译文2
1. 诗句释义及译文
2. 译文
- 荷戟者谁子?赢粮将远征。借问何所之?天骄窥汉城。
- 西奔丁零塞,北走单于庭。穷冬冰雪交,殊方不可行。
- 骨肉两决绝,悲极哭无声。怯卒当劲虏,投鱼饫长鲸。
- 已分沙场死,暴骨无完形。驱车舍之去,不忍听此声。
3. 赏析
- 荷戟者是谁子?:这里的“荷戟”指的是扛着戟,是古代的一种武器,而“谁子”则是疑问词,询问是谁的儿子。这里可能是在询问某位士兵的身份。
- 赢粮将远征:赢粮是指携带足够的粮食,准备长途行军。远征则意味着这次行动是一次远行。这里表达了士兵们即将进行的艰苦远征。
- 借问何所之?:这里使用了反问的语气,实际上是在询问士兵们此行的目的和目的地。这可能是为了表达对士兵们使命的关注和对他们未来的关心。
- 西奔丁零塞,北走单于庭:丁零和单于都是匈奴族的称呼,这里描述了士兵们向西奔袭到匈奴的领地(丁零塞),向北行进到匈奴的王庭(单于庭)。这显示了战争的激烈程度和士兵们面临的困难。
- 穷冬冰雪交,殊方不可行:穷冬表示冬天的严寒,冰雪交表示天气寒冷且下着雪。这句话描绘了恶劣的冬季气候条件,同时也暗示了士兵们面临的艰难环境和严峻挑战。此外,“殊方”指的是远方或陌生的地方,这里可能指的是远离家乡或战场的遥远地区。
- 骨肉两决绝,悲极哭无声:骨肉指的是亲兄弟或亲人,这里强调了士兵之间因战争而产生的亲情纽带断裂的痛苦。这种痛苦使得士兵们在面对生死之际时无法哭泣。这可能是因为在战争中,人们的情感往往被压抑或麻木,不再像平时那样流露情感。
- 怯卒当劲虏,投水鱼饫长鲸:这句诗用“怯卒”比喻胆小的士兵,而“投水鱼”可能指的是士兵们面对敌人的凶猛攻势时选择投降或逃跑的行为。而“长鲸”则可能象征着强大的敌人或危险的局面。这句话表达了士兵们在战争中的无奈和恐惧,以及他们在面对强大对手时的无力感。这也反映了战争对人性的挑战和对生命价值的考验。
- 已分沙场死,暴骨无完形:这句话表明士兵们已经决定在战场上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尸骨可能已经暴露在风沙之中,没有完整的形状。这强调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士兵们的英勇牺牲精神。
- 驱车舍之去,不忍听此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士兵们即将离去的不舍和哀伤。他不忍心听到士兵们离去的消息,因为这让他感到心痛和悲痛。这也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对士兵的同情。
注释
这首诗通过对边疆士兵生活的描写,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牺牲。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展现了战争的环境恶劣和士兵的艰苦生活。通过对士兵们行动的描述,表达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的恐惧。通过对士兵心理活动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给他们带来的心灵创伤和情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