杪岁属摇落,青蒲忽青青。
萌达未几日,大火已南明。
天运一如是,废兴安得停。
商郊迁夏鼎,殷士祼周京。
异方既已没,亳社亦已平。
务光真达道,敝屣薄时荣。
【注释】
杪(miǎo)岁:末年。摇落:指草木凋零的时节。
青蒲:即苍蒲,一种植物名。青青:形容草木青苍茂密的样子。
萌达:指草木发枝发芽。
大火:古代以“大火”为岁星之名,这里借指夏季。南明:指南方明亮,暗指南方已入冬季。
天运:天意或时运。是,此。废兴:指国家的兴亡。
商郊:指古之商都亳(bó)。迁:迁移。夏鼎:夏朝的国宝。殷土:指殷代的故都。京:国都。
异方:指远方之地。既:已经。已:止。已没:指灭亡。
亳社:指殷朝的宗庙所在。也:助词。已平:已经平定。
务光:字翼,春秋时期鲁国人,曾隐居于箕山之下,后被推举为贤人,但不愿出来做官。达道:通晓道德。敝屣(chǐ)薄时荣:抛弃世俗荣华,超然物外。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通过感叹时世变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政治前途的担忧和忧虑。
全诗分为四节。第一节以“杪岁属摇落,青蒲忽青青”开篇,描写了末年终冬的景象。末年是指年末,摇落表示草木凋零,青蒲忽然变绿则显得生机勃勃。诗人通过对比描绘出了一种岁月流转、季节更替的自然景象,寓意着世事无常、人事难料。
第二节“萌达未几日,大火已南明”,诗人以火象为喻,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大火代表夏日炎热的天气,象征着盛夏的到来;而“南明”则暗示了南方已经入冬,寒冷的季节即将到来。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国家政治局势的担忧,认为国家的兴衰难以预测,如同季节的轮回一样不可捉摸。
第三节“天运一如是,废兴安得停”,诗人进一步指出了国家命运的不可预测性。他认为,天意或时运是不可预测的,国家的命运如同四季更替一般,无法预料。因此,他感叹国家的兴衰得失是无法停止的。诗人通过这一节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于未来政治局势的担忧之情。
最后一节“商郊迁夏鼎,殷士祼周京”,诗人以历史典故为引,描述了历史上王朝更迭的情景。商朝的都城迁到了夏鼎所在地,周朝的故都迁到了殷士所在的京城。诗人通过这一历史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政治局势的担忧以及对于未来政治格局的不确定感。
整首诗通过咏怀的方式,抒发了诗人对于国家政治局势的担忧之情以及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感。同时,诗中运用了许多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使得诗歌内容丰富多彩、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