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郁岧峣,飞轩起弘敞。
觉花堕槛明,忍草缘阶长。
日落万壑冷,风振百泉响。
扫庭驱虎出,倚阑延月上。
云影共栖息,山光同偃仰。
晚磬度筠清,夕窗含涧爽。
偶造幽人境,获陪芳景赏。
谈玄悟道言,观妙灭尘想。
良游虽暂适,多累讵长往。
所以俗中人,昏昏在天壤。
题巽上人游息轩
名山郁岧峣,飞轩起弘敞。
觉花堕槛明,忍草缘阶长。
日落万壑冷,风振百泉响。
扫庭驱虎出,倚阑延月上。
云影共栖息,山光同偃仰。
晚磬度筠清,夕窗含涧爽。
偶造幽人境,获陪芳景赏。
谈玄悟道言,观妙灭尘想。
良游虽暂适,多累讵长往。
所以俗中人,昏昏在天壤。
注释:
- 名山:美丽的山。名山,指的是风景秀丽的山峰。
- 飞轩:高高的轩车。弘敞:开阔宽敞。
- 觉花:指从花中落下的花瓣。堕槛:落在栏杆上。明:明亮。
- 忍草:耐得住草的气味的植物。缘阶:沿着台阶。长:生长旺盛。
- 日落:太阳落山。万壑:无数山谷。冷:寒冷。
- 风振:风吹动。百泉:众多的泉水。响:水声。
- 扫庭:扫除庭院中的杂草。虎出:赶走了老虎。倚阑:靠着栏杆。延:延长。
- 云影:云的影子。栖息:休息。同:共同。偃仰:俯仰。
- 晚磬:傍晚的钟声。度:穿过。筠(qín):竹皮。清:清脆的声音。
- 夕窗:晚上的窗户。含:包含。涧(jiān):山间的小河。爽:清凉。
- 偶造:偶尔造访。幽人境:隐居的人居住的地方。获:得到。陪:陪伴。芳景:美好的景色。赏:欣赏。
- 谈玄:谈论玄学或道教。悟道:领悟道教的道理。观妙:观察事物的本质和精妙之处。灭尘想:去除对尘世的执着和想法。
- 良游:美好的游玩。暂适:短暂的享受。多累:过多的烦恼。讵(jù)长往:难道能长久停留吗?
- 所以:因此。俗中人:世俗之人。昏昏:模糊不清的样子。在天壤:处在天地之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游览胜地并感慨人生短暂、超脱世俗之作。诗中的“名山”和“飞轩”等词语营造了一种高山仰止、宏伟壮丽的画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诗人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自己游览时的所见所感,如“觉花堕槛明”描绘了花瓣落在栏板上的美丽景象,而“忍草缘阶长”则表现了草木生长得旺盛的景象。
接着诗人又描绘了日落时分的山间景色,以及风振百泉发出的声响,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和动态之美。“扫庭驱虎出”和“倚阑延月上”更是将诗人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观之中,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束缚、追求自由与宁静的情怀。
诗的后半部分转入对人生的思考,诗人感叹自己虽然短暂的游玩让人愉悦,但终究无法摆脱世俗的纷扰。通过对比“良游”和“多累”以及“俗中人”和“昏昏在天壤”,诗人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渴望。这种追求不仅仅是对外在世界的追求,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超越,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真谛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情感丰富且具有深刻寓意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精神世界的独特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思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