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双桧郁岧峣,不逐祯明玉树凋。
云拥鹤巢溟海暗,火枯龙骨艮宫摇。
深根入地应千尺,老干擎天已十朝。
夜半木精听说法,昔年亡国恨都消。
诗句解释与译文:
- 静安八咏录三陈桧 - 这句诗表明诗人正在描述或引用《静安八咏集》中的第三篇作品,即《陈桧》。
- 上方双桧郁岧峣 - “上方”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点或场所,而“双桧”指的是两棵高大的树。”郁岧峣”意味着这两棵树茂密、高耸,枝叶繁盛且壮观。
- 不逐祯明玉树凋 - 这里使用“祯明玉树”来比喻这些树的美丽与生机,它们不随时间流逝而凋零,保持了长久的青春和活力。
- 云拥鹤巢溟海暗 - 描述了一幅画面,天空中云雾缭绕,如同一群仙鹤在茫茫大海之上筑巢,整个场景显得幽静而神秘。
- 火枯龙骨艮宫摇 - “火”字在这里可能是象征某种灾难或不幸,而“龙骨”则可能指代某些古代建筑物的一部分,如宫殿的基座。此处描绘了一种动荡不安的氛围。
- 深根入地应千尺 - 表达了树木深深扎根于大地之中,根系深远,仿佛能深入到几千尺的地底。
- 老干擎天已十朝 - 这里的“老干”指的是树的枝干,而“擎天”形容其挺拔至高,仿佛能够支撑起整个天空。”十朝”表示经历了许多年头的风霜雨雪。
- 夜半木精听说法 - 在深夜时分,树木似乎具有灵魂,能够听到佛法的教诲,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寻求智慧的境界。
- 昔年亡国恨都消 - 最后这一句表达了对过去国家灭亡的悲痛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或遗忘。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静安双桧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历史的沧桑。首句点明主题,紧接着通过具体的景象和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桧树的壮丽与坚韧。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祯明玉树”、“云拥鹤巢”,增添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同时,通过表达对过去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使整首诗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和思考。最后,诗人用“昔年亡国恨都消”收尾,不仅总结了前文,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表达了无论历史如何变迁,自然与生命的顽强总能给人带来希望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