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公筑垒吴淞口,废址犹存沪渎名。
先驻孤军防险地,已胜痴将假阴兵。
涛舂海岸喧鼙鼓,云合江天拥旆旌。
豪杰不将成败论,千年青史见忠贞。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静安八咏录三陈桧
袁公筑垒吴淞口,废址犹存沪渎名。
先驻孤军防险地,已胜痴将假阴兵。
涛舂海岸喧鼙鼓,云合江天拥旆旌。
豪杰不将成败论,千年青史见忠贞。
注释与赏析:
- 袁公筑垒吴淞口,废址犹存沪渎名。
袁公(指袁可求,明朝时期的一位军事将领)在吴淞口筑垒,这个旧垒遗址仍然存在,它的名字仍然被保留下来,被称为“沪渎”。这里用“废址犹存”来表达历史的痕迹依然存在。
- 先驻孤军防险地,已胜痴将假阴兵。
首先在这里部署一个孤立的军队,用来防御危险的地区,这比那些愚蠢的人使用欺骗和假象更为成功。这句诗通过描述军事行动,表达了一种策略上的高明和智慧。
- 涛舂海岸喧鼙鼓,云合江天拥旌旌。
波涛拍打着海岸,响亮的战鼓声如同雷鸣;云雾聚集在天空,仿佛要拥立旗帜。这是对战斗场面的描述,展现了战争的紧张和激烈。
- 豪杰不将成败论,千年青史见忠贞。
英雄豪杰们不将胜负作为最终的评价标准,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见证他们的忠诚和坚守。这句诗传达了一种超越成败的观念,强调了历史的公正和英雄的价值。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袁公筑垒吴淞口的历史事件的回忆和赞美,展现了古代英雄的军事才能和智慧。通过对战事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对英雄人物的崇高敬意。同时,诗句也传达了一种超越成败的观念,强调了历史的公正和英雄的价值。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