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朱买臣,今有朱宣慰。
两个担柴夫,并为朱紫贵。

【注释】

朱宣慰:指朱德润,南宋名臣。

买臣:朱买臣,西汉人。

两个担柴夫:比喻两位才学之士。

为朱紫贵:指朱德润官至宰相(丞相)。

【赏析】

这是一首借题发挥、寓意深刻的七绝。全诗四句,前两句是说“昔有”“今有”,即古今多少事,都付与流水;后两句以“两个担柴夫,并为朱紫贵”来写历史沧桑的巨变。

首句开门见山地点出主题:“昔有”和“今有”。这一句中,“昔有”是说古代,“今有”是说现在。“昔有”和“今有”构成一个时间跨度,突出了历史的变迁之大。

第二句“两个担柴夫”,是指历史上的两个贤人朱买臣和朱宣慰。朱买臣原是一个贫穷的书生,他卖过柴,担过水,但他胸怀大志,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一代名相。朱宣慰则是一位忠心耿耿的臣子,他勤于政事,深得民心,最后官至宰相。他们都是历史上的杰出人才,但他们却生活在不同时代。这一句既是对前一句的补充说明,又为下文铺垫。

后两句是对前两句的深化。诗人用两个形象生动的例子,来说明历史的发展和变化。“两个担柴夫”,指的是朱买臣和朱宣慰。他们两个人,一个是古代的贤人,一个是现代的名臣。然而,他们都曾是一个普通人,只是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才成为了国家栋梁之才。这两句诗既表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又表达了诗人对人才成长过程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朱买臣和朱宣慰两人的描写,揭示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规律性现象。同时,它也启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时间和机会,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