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立双峰古寺深,团团桂树结清阴。
编蒲尽孝追尊宿,制锦成文重士林。
常日谈经山鬼听,有时持钵洞龙吟。
远公曾许渊明醉,又寄诗来动客心。
玉立双峰古寺深,团团桂树结清阴。
编蒲尽孝追尊宿,制锦成文重士林。
常日谈经山鬼听,有时持钵洞龙吟。
远公曾许渊明醉,又寄诗来动客心。
注释:
- 玉立:形容山峰如美玉般挺拔、秀丽。
- 双峰:指两座山峰。
- 古寺:历史悠久的寺庙。
- 桂树:一种常绿树种,其叶子呈椭圆形或长圆形,花小,白色或黄色。
- 清阴:清凉宜人的阴凉。
- 编蒲:用蒲草编织成的蒲团。
- 追尊宿:尊敬前辈。
- 制锦成文:制作华丽的锦绣文章。
- 土林:山林。
- 山鬼:山林中的鬼怪。
- 洞龙吟:山洞里传来的龙吟声。
- 远公:即慧远,东晋时期的高僧。
- 渊明:指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
- 又寄诗来动客心:又有人给我寄来了诗书,让我心潮澎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物形象的勾勒,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玉立双峰古寺深”,描绘了一座古老寺庙坐落在两座雄伟山峰之间的景象。这里的“玉立”二字,既形容了山峰的挺拔秀丽,又赋予了它们一种神圣庄严的气质。而“古寺”二字则表明了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之深厚。
“团团桂树结清阴”,通过描写桂花树的形态和散发出的清香,营造出了一个宁静祥和的场景。这不仅让人联想到了古人对于桂花的高洁品质的喜爱,也暗示了作者对这份美好的追求和向往。
“编蒲尽孝追尊宿,制锦成文重士林”,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于传统美德的尊崇。这里,“编蒲”和“制锦”都是古代礼仪中常用的物品,代表着庄重和敬意。而“尽孝”和“重士林”则分别体现了对长辈的孝顺和对士人阶层的重视,彰显了作者的高尚道德情操。
“常日谈经山鬼听,有时持钵洞龙吟”,这两句描绘了在自然环境中修行禅意的生活场景。在这里,“山鬼”和“洞龙”都是山林中的神秘生物,它们的存在为这一场景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而“常日”和“有时”则表明了修行者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他们时刻保持着内心的平静与清净。
“远公曾许渊明醉,又寄诗来动客心”,以慧远大师曾允许陶渊明醉眠的故事,引出了作者收到友人诗歌的惊喜心情。这里的“远公”指的是慧远大师,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僧人、学者,与陶渊明有深厚的友谊。而“渊明”则是陶渊明的别称,他也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文学家,被后人誉为“田园诗人”。两人之间的友情深厚,常常互相交流诗词歌赋。
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物形象的精心雕琢,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有情感内涵,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