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慧性被奸迷,妾曾三谏触闱墀。
不能死守身先遁,致令钟移社稷墟。
【注释】
君王:皇帝。奸迷:奸臣迷惑。触闱墀(qíchí):指进宫谏诤,触殿门的门槛。死守:誓死保卫。身先遁:首先逃避。钟:指国运。社稷:古代指国家。墟:废墟。
【赏析】
此诗是一首讽喻诗。作者以忠谏遭贬为鉴戒,指出“君非圣则愚”,并劝诫皇帝“明辨贤愚”,不可听信奸臣之言。全诗情调激愤,语言简练,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朝廷腐败黑暗的不满和对正直之士被排斥的愤慨。
君王慧性被奸迷,妾曾三谏触闱墀。
不能死守身先遁,致令钟移社稷墟。
【注释】
君王:皇帝。奸迷:奸臣迷惑。触闱墀(qíchí):指进宫谏诤,触殿门的门槛。死守:誓死保卫。身先遁:首先逃避。钟:指国运。社稷:古代指国家。墟:废墟。
【赏析】
此诗是一首讽喻诗。作者以忠谏遭贬为鉴戒,指出“君非圣则愚”,并劝诫皇帝“明辨贤愚”,不可听信奸臣之言。全诗情调激愤,语言简练,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朝廷腐败黑暗的不满和对正直之士被排斥的愤慨。
【注释】 君王:皇帝。奸迷:奸臣迷惑。触闱墀(qíchí):指进宫谏诤,触殿门的门槛。死守:誓死保卫。身先遁:首先逃避。钟:指国运。社稷:古代指国家。墟:废墟。 【赏析】 此诗是一首讽喻诗。作者以忠谏遭贬为鉴戒,指出“君非圣则愚”,并劝诫皇帝“明辨贤愚”,不可听信奸臣之言。全诗情调激愤,语言简练,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朝廷腐败黑暗的不满和对正直之士被排斥的愤慨
【注释】 槎牙:参差不齐,交错不平的样子。清奇:清新奇特。颉颃(xiéhèn):鸟飞翔时相互对视貌。为谁开:指由谁创作。 【赏析】 此诗首二句写老树根盘岩石之上,生长着苍劲的竹子,翠绿的竹叶犹如碧绿色的苔藓。第三句写竹子的形态和姿态,“古怪清奇”都是形容竹子。第四句是说,这竹子的神态好像鸟儿在相互对视一样。第五六句说,这些竹子都是出自名家的手笔。末句点明合作作者的名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竹树图画
【注释】 墨士:指诗人自己。 胞:鱼腹中,这里比喻诗囊。 玄玉:指《玄经》一类的书籍。 柯仙:指汉末隐士郑子真。 铁砚、毛锥:都是文房四宝之一,这里泛指写作工具。 “为密友”:指与作者成为知己的朋友。 海:大海。 别回仙:分别前告别朋友。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临别时,对墨士寄予深厚的友情和良好的祝愿,希望他能继续刻苦读书,早日成材。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深沉。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以高节书院为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其精神品质的赞扬。 首句“远聘羊裘到汉庭”,意思是说有位贤士,远道而来,穿着羊皮袍,来到汉朝朝廷。这一句描绘了贤士的形象,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第二句“竟忘龙衮略仪刑”,意思是他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只想着为国家做事,而不再拘泥于个人的名利得失。这是对贤士高尚品质的赞美,也表现了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 第三句“先生不为干人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赋郭用和所藏古镜》。诗中以汉皇蛇剑、伯禹神鼎为比,赞美了古镜的永恒不灭。同时,诗人也对古镜的发现表示了由衷的喜悦和赞叹。 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1. 汉皇蛇剑穿屋飞,伯禹神鼎沦泗涯。 “汉皇”指的是汉武帝,他的蛇形宝剑曾穿透屋梁飞去(比喻其威力之大),而“伯禹”指的是大禹,他铸造的神鼎已经沉没在黄河边(比喻其历史之久)。 2. 鲸翻鳌转总陵谷,此鉴零落何足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无题》。诗中描绘了一幅春日黄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宁静与美丽。 逐句释义: 1. 谁家金鸭暖梅魂,绣户春风半掩门。 这句诗描绘了一位家庭中的妇女,她在春天里享受着温暖的气息。金鸭象征着温暖,而“暖梅魂”则暗示着温暖的春天给予了梅花以生命力。绣户指的是精美的门户,春风半掩门则传达出一种温柔的、略带羞涩的氛围。 2. 桃叶等闲留暮雨,梨花寂寞过黄昏。 这里
【注释】 崤函:指崤山和函谷关,古代关隘,在今河南陕县附近。楚客行:指楚地的行人。铁牛城:即铁牛镇,在陕西宝鸡市东。申湖亭下:申湖亭,即申公亭,在今陕西岐山县西南的南原上,为纪念战国时申不害而建。召伯堂前:召伯,周宣王时大夫,有惠政。传说他在歧山下筑土成台,以招引贤人。草自生:指草木繁茂。十里杏园:指杏林,在今陕西凤翔县东南。红雨暗:指桃花盛开时,花瓣如雨般飘落。春水碧罗:形容春天河水绿波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