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垂石室洞,杖屦易跻攀。
有路穿云窟,无门对月关。
谁骑仙鹿去,我笑国蜗跧。
若使今犹昨,清宵闻佩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石室洞》。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描绘了石室洞的景色和特点。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低垂石室洞:描述了石室洞口的位置,暗示着它位于一个较低的位置,可能是山腰或其他较低处的洞穴。

  2. 杖屦易跻攀:使用“杖屦”表示拄着拐杖,穿着鞋子,意味着作者准备登山或攀岩。这里的“跻攀”表达了攀登的动作,突显出作者对于探索石室洞的渴望。

  3. 有路穿云窟:描绘了一个景象,即一条路径穿过高耸入云的岩石洞穴。这可能表明石室洞内部有一个通往高处的通道或者是一个隐藏的路径。

  4. 无门对月关:表达了一种与外界隔绝的感觉,可能是指石室内部没有明显的入口或门户,只有通过月光照亮的空间。这种描述增加了神秘和未知的氛围。

  5. 谁骑仙鹿去:这里使用了“骑仙鹿”的想象,暗示着某种超凡脱俗或神秘的存在,可能是神仙或仙人骑着仙鹿离去。这种描述增添了诗意和神秘感。

  6. 我笑国蜗跧:这里的“蜗跧”指的是蜗牛爬行的样子,作者用这个比喻来表达自己对石室洞内景的轻松幽默的态度。他似乎并不认为这个环境有多么神圣或令人敬畏,而是以一种更接地气的方式来看待它。

  7. 若使今犹昨:这里的“昨”指过去,表达了一种假设或假设性的情感,即如果石室洞的景象和感觉与过去一样,那么现在的感受也应该是相同的。这种对比强调了过去和现在的相似之处。

  8. 清宵闻佩环:在寂静的夜晚,可以听到佩环的声音,这可能是因为石室内部的装饰或活动。这里的“佩环”象征着某种仪式或庆典,增强了夜晚气氛的神秘感。

赏析:
王维的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笔触捕捉了石室洞的独特魅力。通过对石室洞口的描述、攀登过程的描绘、内部景观的神秘化以及个人感受的表达,诗人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欣赏。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以及对现实与幻想、日常与非凡之间的界限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学的一种反思和探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