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遽卜茔兼树楸,寿如黄绮阅炎刘。
九州骨岂皆黄壤,百岁人谁尽白头。
贵贱一时膏野草,贤愚后代指荒丘。
因公重慨浮生事,落叶寒云渺渺秋。
【注释】
1、何遽:何必。
2、茔:坟墓。
3、黄绮:汉末隐士,好学不仕。
4、炎刘:指东汉王朝。
5、膏野草:指生前死后都受到人们的供奉,如同被人们所崇拜。
6、荒丘:坟头。
7、重慨:感叹。
【赏析】
曹主簿泾自卜寿藏追范石湖韵谨依虚谷使君例各一再和其四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诗人曹颖叔对好友范仲淹在《秋日》一诗中所写“但见渔舟逐水爱,不知沙鸟复机飞”的感慨。他以“何遽卜茔兼树楸?寿如黄绮阅炎刘”二句起兴,表达了自己对生死的看法:人生百年,贵贱不同,有生有死,这是自然之理。而范仲淹却过于拘泥于富贵之身,认为只有富贵才能长寿,这种看法未免狭隘。
作者用“九州骨岂皆黄壤,百岁人谁尽白头?”二句,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此的不满之情。他认为天下百姓的骨骼未必都是黄土,百岁的人也未必都是白发。这里,“九州骨”比喻天下百姓;“黄壤”比喻贫瘠的土地;“百岁人”比喻那些年老体弱、头发斑白之人。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也体现了他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情怀。
诗人又以“贵贱一时膏野草,贤愚后代指荒丘。”二句,表达了自己对于世态炎凉的看法。他认为世间的富贵之人就像那些被供奉在野草上的神灵一样,他们的荣华富贵只是一时之事,一旦失去了权势地位,就会被人们遗忘。同时,他也指出了那些贤明之士也会被后人遗忘,他们的贡献和智慧只会在荒丘上留下痕迹。
诗人用“因公重慨浮生事,落叶寒云渺渺秋”二句,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理解。他认为人生如同落叶般飘零不定,像寒云般捉摸不定。这里的“落叶寒云”象征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而“渺渺秋”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易逝的感叹。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死、富贵、世态炎凉等问题的思考,又展现了作者关心人民疾苦、追求高尚境界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