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剧谢尘喧,酬心趋旷逸。
芳辰霁景浮,疏林照旭日。
灵飙激虚籁,灏气还盈溢。
卉木杂敷荣,川流何荡潏。
清芬吐芙容,苍筠密于织。
幽赏非人间,超忽诣兜率。
憩此丈室中,谁云但容膝。
禅翁抱冲姿,澹然忘得失。
至正辛丑秋七月十三日唱和诗得“日”字
【注释】
厌剧谢尘喧:厌倦尘世的喧嚣。
酬心趋旷逸:报答心中向往自由超然的境界。
芳辰霁景浮:美好的时光,晴朗的天气。
疏林照旭日:稀疏的树林中,阳光透过树叶照在旭日上。
灵飙激虚籁:灵巧的风触动了虚幻的声音。
灏气还盈溢:浩大的气势仍然充满天地之间。
卉木杂敷荣:草木植物茂盛生长。
川流何荡潏:河流奔流不息。
清芬吐芙容:花香四溢,芬芳如芙蓉花般美丽。
苍筠密于织:苍翠的竹子密集如织锦。
幽赏非人间:幽静的欣赏不是人间所能有的。
超忽诣兜率:超凡脱俗,达到佛性的境界。
憩此丈室中:在这里休息一下。
禅翁抱冲姿:一位禅师怀抱着冲淡的风度。
澹然忘得失:淡然处之,忘却世俗得失。
【赏析】
这首诗是至正辛丑年(1361)秋天,诗人在隐居地吟咏自然之美而作,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首联“厌剧谢尘喧,酬心趋旷逸。”诗人厌恶纷扰繁杂的尘世,向往自由超然的境界。
颔联“芳辰霁景浮,疏林照旭日。”美好的时光晴朗的天气,稀疏的树林中,阳光透过树叶照在旭日上。
颈联“灵飙激虚籁,灏气还盈溢。”灵巧的风触动了虚幻的声音,浩大的气势仍然充满天地之间。
尾联“卉木杂敷荣,川流何荡潏。”草木植物茂盛生长,河流奔流不息。
全诗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同时寄寓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豁达、超然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然美的无限赞美,体现了诗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