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制除封八巨州,士恬马饱适逢秋。
三年弟傲群情懈,十月城围百战休。
海岛何人歌为挽,华容有女泪空流。
唇亡遂使诸蕃戚,板荡将贻上国忧。

闻吴门消息二首 其二

承制除封八巨州,士恬马饱适逢秋。三年弟傲群情懈,十月城围百战休。海岛何人歌为挽,华容有女泪空流。唇亡遂使诸蕃戚,板荡将贻上国忧。

诗意与翻译:

诗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的王逢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动荡不安和民族危机深重的忧虑。诗中描绘了一幅战争结束后的场景,人民安居乐业,但国家依然面临着外患的压力。

译文:

承制除封八巨州,士恬马饱适逢秋。
三年弟傲群情懈,十月城围百战休。
海岛何人歌为挽,华容有女泪空流。
唇亡遂使诸蕃戚,板荡将贻上国忧。

赏析:

关键词注释:

  • 承制除封:指皇帝下令解除对某些地区的行政命令,允许他们自行处理地方事务。这里的“士恬马饱”描绘了战后人们生活富足的景象。
  • 士恬马饱:形容人们的生活富足,无忧无虑。
  • 适逢秋:恰好赶上秋季,秋天常常与收获和成熟相联系,这里用来象征国家从战争中恢复过来。
  • 弟傲:指轻视、不重视,可能指朝廷内部的某些官员或势力的轻视。
  • 群情懈:指朝廷内外的民众士气低落,不再团结一致抵抗外敌。
  • 十月城围百战休:描述在长时间的战斗中,最终在十月停止了战斗。这里的“百战休”意味着战争终于结束,和平得以恢复。
  • 海岛:可能指的是远离中原的边疆地区,如海岛上的人民,他们的歌声可能是为了表达对和平的渴望。
  • 华容有女:华容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古代的一种美称。在这里,可能是指一位女性,她的眼泪是因为失去家园而流下的。
  • 唇亡:指国家的领土被侵占,唇亡则国家危险。
  • 诸蕃戚:指周边的民族或部落,他们因为国家的变动而感到担忧。
  • 板荡:指国家政治动荡,社会秩序混乱。
  • 上国忧:指对国家的忧虑,可能是指对国内政治局势的担忧,也可能是指对外部敌人的忧虑。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我们可以看到王逢对于国家动荡不安和民族危机的深切关注。他通过描绘战后的场景和人民的日常生活,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同时,他也揭示了战争带来的创伤,以及国家面临的内外压力。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思考,反映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